通古今後,我養成了未來奸相_第204章 傳臚大典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作為會元,沈逾白還是立於眾貢士之前。

現在,皇極殿廣場寂靜無聲,立於此中的進士們均是屏住呼吸,便是沈逾白也扣緊衣袖,難以保持一貫平和。

“圈”為此篇文章極好,“點”為尚可,“豎”為差,“叉”為極差。

能在殿試寫出此等文章,也不怪此子年紀輕簡便能連中五元。

這位沈五元倒是短長,還未入朝,已能攪動三位閣老間的爭鬥。

卷子是按排名擺放,天元帝先看完第一第二的卷子,不辨喜怒。

屆時,若讓天子瞧見他將此等文章判為點,會否狐疑他已站隊李慶芳?

待到第二日傍晚,熬了一天一夜的眾大臣終究將卷子儘數閱完,填完榜後,便要去處天子進卷。

若點瞭然,此文章必到不了他手中。

地步多被鄉名流族兼併,百姓可耕作地步越來越少,如何能包管大家有地步可耕作?

新晉進士對天子行叩拜禮。

待看完文章,天元帝卻久久不語。

一旦他入了三甲,劉門必如虎添翼。

李慶芳為官一貫強勢,文章一動手便知此乃大名鼎鼎的“沈五元”的考卷。

待讀卷完成,遵循圈數多少選出前十文章。若兩人圈數想通,便再比點。

想要改良民生,需包管百姓大家有地步耕作,糧種產量也需極高,如此方可讓百姓安居,國富民強。

至此,首輔、次輔、三輔均表態,後續已無關文章吵嘴,而是派係之爭。

沈逾白的文章便落在首輔李慶芳手上。

待看到沈逾白文章時,目光便落在那些圈圈點點上,旋即又移到文章上。

待十卷讀完,天元帝道:“民富則國強,若民生痛苦,國如何為國。此卷所言詳確,對策可行,實該第一甲第一名。”

“國之強在於民,民之富在於糧……”

此子竟敢在大殿上向天子告鴻臚寺狀,實在讓他在天子與眾大臣中落了臉。

熬了兩天一夜,他也實在有些扛不住。

可惜,此人乃是劉秉卿的弟子。

王翰池壓住跳得短長的眼皮,再看文章,刹時便瞭然。

他若畫了圈,便獲咎了首輔。

首輔李慶芳為執事官,其他三位閣老與六部、翰林院、督察院、鴻臚寺、通政司正官十三報酬讀卷官,另有錦衣衛批示使為監臨官。

四人用飯時,考卷已彌封好送入東閣,由讀卷官們讀完,選出前十卷,再進獻天子做終究名次訊斷。

硃筆落下,便有內侍官捧來大印,天元帝接過,重重印下。

傳臚大典開端。

……

禮部尚書薑永平捧著金榜從殿內走出,立於丹陛上,大聲宣讀:“天元五年四月二十九日,策試天下貢士,第一甲,賜進士落第;第二甲,賜進士出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眾讀卷官皆為朝中重臣,自是會保持麵子情,凡是若第一人畫了圈,第二人便是不喜此文章,也會畫點,而不會是豎與叉。

縱使李慶芳再如何強勢,也冇法以一敵二。

以稼穡為掩,也可緩緩圖之,如此甚好。

看到沈逾白的考卷排在第三,李慶芳陰晴不定。

次輔於達畫上圈。

翰林院胡盛隻看了文章,便公道地畫了圈。

可貴劉秉卿這故鄉夥硬氣了一回,竟與李慶芳對上了,他需求幫一把。

鴻臚寺鄒元正看到卷角便是心頭一跳,再看文章,恨不能立即給個大大的“叉”。

甚好!

因此,考生的考卷第一個落在誰手中便極其首要。

天子登殿。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