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鈞破_東漢十三部州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濟南郡:治東平陵,即今山東章丘西,晉移曆城(今濟南)。

芒碭山:在河南永城東北,分芒山和碭山,演義中張飛一度在此落草。

梓潼郡:劉備稱帝前分廣漢郡設梓潼郡,治梓潼,即今四川梓潼。

博陵郡:治博陵縣(今河北蠡縣),建安末廢。曹魏時又改博陵縣為博陸縣。

昭陵郡:吳開端設置,治昭陵,即今湖南邵陽。晉為避司馬昭諱改邵陵郡。

弘農郡:治弘農縣,即舊函穀關地,在今河南靈寶北。轄黃河以南,宜陽以西。

健為郡:治武陽(今四川彭山東),轄今四川南部和雲南貴州各一部。

遼西郡:治陽樂,即今遼寧義縣西。

河南郡:治洛陽,東漢時郡的領袖稱河南尹。

盧龍塞:即今河北喜峰口。

徐州: 治所 郯(山東郯城縣西南) 轄區 今山東東南部,江蘇北部及安徽東北角。

油口:又叫油江口。赤壁戰後硫備曾駐軍於此,在湖北公安北,是古油水入長江口。

幷州: 治所 晉陽(太原市西)今陝西北部,山西大部及內蒙之一部。

穎川郡:轄今河南中部,治陽翟(今河南禹縣)。

安寧郡:治臨涇,今甘肅鎮原東北。

渭橋:漢時在長安四周有渭橋,中渭橋在今鹹陽東十千米處,東渭橋在灞水入渭水處,西渭橋在今鹹陽南。

中山:漢時郡、國,治地點盧奴(今河北定縣)

陳倉:在今陝西寶雞市東。

荊州: 治所 漢壽 (湖南常德市東) 轄區 今河南西南部,湖北、湖南二省及黔、桂、粵三省邊沿。 益州: 治所 雒(四川廣漢縣,後遷綿竹,再遷成都) 轄區 今川、黔、滇三省大部,陝西南部及鄂、甘各一隅。

兗州:轄今山東西南和河北東部,治昌邑。

滎陽郡:曹魏時始設置,討董卓時髦未有滎陽郡,更無滎陽太守的稱呼。

汜水關:在今河南滎陽汜水鎮,也就是虎牢關,演義裡把一個關兩個稱呼誤覺得兩個關。

膠東郡:偶然是國,治即墨,在今山東平度東南。

城陽郡:治莒縣,即今山東莒縣。

昌黎郡:魏始設置,治昌黎,(今遼寧義縣)。

武陵郡:治臨沅(今湖南常德西),轄今鄂西南、湘西及黔桂各一部分。

涪陵郡:治涪陵(今四川彭水),劉備始設置。

延津:今河南延津,當時在黃河以南。從延津東北至滑縣的渡口,也統稱延津。

襄陽郡:治襄陽,即今河南襄陽。

魯郡:治魯縣(今山東曲阜)。

陰平郡:曹操時設立,治陰平(今甘肅文縣西北),後被蜀漢占有。鄧艾滅蜀時顛末的陰平道是指從今文縣穿越岷山山脈,顛末四川平武、江油到成都的門路。

河內郡:轄今河南的西北部,治懷縣,在今河南武陡西南。

太原郡:治地點晉陽,即今太原市西南。

五丈原:在今陝西歧山南,斜穀口西。

黎陽津:在今河南浚縣東,是古黃河北岸的首要渡口,與南岸白馬津相對。

河東郡:轄今晉西南地區,治蒲阪,關羽為河東人。

勃海郡:治南皮,今河北南皮東北。轄明天津及河北、山東各一部分。

襄平:在今遼寧遼陽。

河間郡:偶然是國。治樂城,今河北獻縣東南。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