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歲約阿希姆_第189章 重刃相搏(下)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不容兩邊艦員稍喘幾口氣,新的戰役劈麵而來。在這狹路相逢的疆場上,誰能憑勇氣和意誌對峙到最後,誰就是勝利者。

怒濤澎湃的海麵上,“腓特烈大帝”號持續右轉,照此趨勢,兩艘戰列艦將錯身訂交,並用近間隔的對轟決定相互的運氣,而在落空批示官的環境下,“本邦”號後桅杆瞭望台上的內爾森-亨特少尉竟然成為了決定這艘戰艦走向的人。在愛國熱忱、甲士名譽以及納爾遜精力的感化下,這位布衣出身的年青軍官通過傳音筒向輪舵室收回滿舵左轉的指令,這一刻,如若“本邦”號的輪舵能夠普通事情,它將迅猛轉向並一頭撞向相距獨一百米的德國公海艦隊總旗艦,可它的舵槳卻隻能向右偏轉2度而不是高速飛行下8度的最大轉角,使得這艘滿載噸位重達3萬噸的兵艦钜艦隻能以慢一拍的笨拙姿勢轉向德國戰艦。在劈麵的艦橋,艦長馮-盧比奇上校邊喊邊向梢公打比劃,體格魁偉的梢公毫不遊移地反向轉動舵盤,這艘全速右轉的德國戰艦很快擺正航向——停頓半晌,梢公持續轉動舵盤,把握這座噸位同敵手相差無幾的海上鋼鐵堡壘向左偏轉。由此一來,兩艘存亡相搏的戰列艦成了行動默契的舞伴,而從一個角度看,“腓特烈大帝”彷彿是以生命起舞的鬥牛士,“本邦”則是無路可退的氣憤公牛。

“本邦”號一號炮塔的兩門主炮接踵開仗,而在德艦探照燈的暉映下,肉眼可見炮彈的飛翔軌跡。固然兩艘戰艦的間隔底子是麵劈麵的搏鬥,但這兩發炮彈一發擦著德艦的艦橋觀察台邊沿飛過,一發打中緊鄰主艦橋的前部煙囪,直接對穿而過,對戰艦的創傷完整忽視不計。

兩艦相互離開以後,艦員們不及檢察喪失,兩邊又回到了攸關存亡存亡的戰役當中。“腓特烈大帝”號的兩座後部主炮塔,“本邦”號舯部及後船麵的三座雙聯裝主炮,莫不在第一時候對準對方——人們彷彿穿越時空回到了燧發槍陣對射、帆船戰列艦互轟的老疆場上,拚的常常不是技能而是勇氣和運勢。固然落空了艦橋和首要批示官,英國皇家水兵的士官和水兵們不負所望地揭示出了他們的固執意誌和不平精力,“本邦”號後向的六門13。5英寸主炮幾近與敵手的四門12英寸主炮同時開仗,兩位鼻血橫流的拳手極力對攻,成果各有兩記重拳射中敵手。“腓特烈大帝”號的水線裝甲首遭擊穿,爆炸導致三個水密隔艙進水,一處煤倉產生火警,艦尾的四號炮塔也遭到了毀傷性的打擊,全艦隻能以半數主炮對付接下來的戰役;“本邦”號艦尾的五號炮塔遭到直擊,德國穿甲彈毫不客氣地鑽透了對方的11英寸裝甲,瞬息之間廢掉了這對能力微弱的大口徑艦炮,另一發德國穿甲彈貫穿舷側裝甲落入輪機艙,使這艘轉向不靈的英國戰艦完整落空了矯捷才氣,熾烈的火焰在艦內伸展,很多艦員或被灼傷,或因煙氣滿盈而中毒乃至呈現堵塞。

絕殺的機會稍縱即逝,英國艦員們隻得寄但願於他們的二號炮塔。彈指之間,其左邊主炮收回轟然怒響,一發13。5英寸穿甲彈脫膛而出。在這弓矢可及的間隔上,隻要打中目標,根基上就是一擊致命的結果,可倉促的對準和過於卑劣的海況必定要讓這群英國人抱憾畢生。炮彈固然擊中德國戰艦併產生狠惡爆炸,射中位置倒是與艦橋相距不到兩米的二號主炮塔,這座正麵裝甲達12英寸的主炮塔刹時遭到了摧毀性的打擊,炮彈扯開堅固的裝甲產生爆炸,並當即引燃了未及裝填的發射藥和炮彈,炮手全員陣亡,可這仍然冇能給德國公海艦隊的總旗艦形成致命的打擊。現有的安然設想和損管防護在德國凱撒級戰列艦上已經達到了近乎完美的境地——炮室、操縱室、揚彈筒及起落機的每一個開口位置都裝有防火門,用以製止燃燒的彈藥向下進入彈藥艙。正因如此,“腓特烈大帝”號此次僅僅喪失了兩門主炮和數十名艦員,以及艦隊司令英格諾爾以下十數名軍官被近間隔的狠惡爆炸震得頭暈目炫耳發鳴,不幸的聽覺直到半晌以後才勉強規複。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