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
夫物芸芸,各複歸其根。
上德若穀﹔
曠兮其若穀﹔
混兮其若濁﹔
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
老子:「品德經」:第三十三章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
不如坐進此道。
老子:「品德經」:第二章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
是以聖報酬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服文采,帶利劍,厭飲食,
老子:「品德經」:第五章
以其生之厚。
混兮其若濁﹔
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
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
死之徒,十有三﹔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
虛其心,
揣而銳之,不生長保。
風雅無隅﹔
知和曰「常」,
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敷覺得道。
其在道也,曰:餘食贅形。
老子:「品德經」:第三章
財賄不足﹔是為盜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實其腹,
賢人在天下,歙歙焉,為天下渾其心,
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高低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不成得而貴,不成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老子:「品德經」:第四十九章
老子:「品德經」:第十八章
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
唯之與阿,相去多少。
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樸雖小,天下莫能臣。
孰為此者。
保此道者,不欲盈。
敦兮其若樸﹔
道之為物,惟恍惟惚。
老子:「品德經」:第二十章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
有無相生,難易相成,是非相形,
老子:「品德經」:第二十四章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
玄牝之門,是謂六合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常善救物,故無棄物。
既得其母,以知其子,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故處置於道者,同於道﹔
故道生之,德畜之﹔
沌沌兮,如嬰兒之未孩﹔
老子:「品德經」:第六章
老子:「品德經」:第三十七章
為者敗之,執者失之。
夫樂殺人者,則不成得誌於天下矣。
小邦以下大邦,則取大邦。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
何如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
為有為,事無事,味有趣。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魚不成脫於淵,國之利器不成以示人。
雄師以後,必有凶年。
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閱眾甫。
同於失者,失亦樂得之。
聽之不聞,名曰希﹔
為有為,則無不治。
我無事,而民自富﹔
老子:「品德經」:第六十一章
吾何故知眾甫之狀哉。以此。
譬道之在天下,猶川穀之於江海。
俗人昭昭,我獨昏昏。
古之善為道者,奧妙玄通,深不成識。
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
澹兮其若海﹔
其次,親而譽之﹔
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
及吾無身,吾有何患。
往而不害,安平泰。
不貴可貴之貨,使民不為盜﹔
其在道也,曰:餘食贅形。
玄牝之門,是謂六合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