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勁,多謝連小娘子美意厚意,不知鄙人何故為報?”夏祥順勢接下連若涵的邀功。
窗外不知何時下雨了,風雨交集,聲聲入耳,正和連若涵的題字應景。
連若涵到底是何許人也?夏祥心中更是對連若涵的來源大加獵奇,莫非她真是來自四大世家此中之一?四大世家雖已不如當年連皇上都要謙遜三分的盛況,卻仍然還是令人俯視並且望之生畏的存在。
“你在考場之上所作文章,是否能夠一字不差地默寫下來?”此事事關事情成敗,見王也是隱有擔憂,是以一顆心提到了嗓子眼裡。
幔陀倒是涓滴冇有笑意,她抱劍站在幾人身後,目不斜視,一臉淡然。曹殊雋則憤然不平,故意指責夏祥朝三暮四見異思遷,想起夏祥一肩挑兩門的特彆身份,話到嘴邊又嚥了歸去,誰讓姐姐和連小娘子都主動承認和夏祥訂婚,又不是夏祥先說和她們訂婚,能怪夏祥麼?不能,夏祥還得了便宜又賣乖自發得是受害者。
連若涵的書房,素淨高雅。金絲楠木的書桌之上,左邊有一方易硯,右邊是一方端硯。南端北易,易硯和端硯齊名。易硯產自河北路易州,上京南下兩百餘裡的易水河邊,出產一種色采溫和的紫灰色水成岩,有紫、綠、白、褐色,天然裝點有碧色、黃色斑紋,石質細緻,柔堅適中,光彩光鮮為硯頗佳。雕出的硯台精彩古樸,保潮耐固,易於發墨,宜書宜畫,謄寫流利。
端硯和易硯之上,各有一方筆架。筆架由小葉紫檀木所製,精雕細刻,上麵各掛有羊毫數隻。左邊的筆架上是宣筆,此筆因產自宣州而得名。宣筆的製作始於秦朝,始以兔毛竹管為筆,稱“秦筆”。隋開皇九年後,“秦筆”也改稱為“宣筆”。至隋唐、五代到大夏,宣筆一向以選料嚴格、製作邃密著稱於世,被列為“貢品”和“禦用筆”。
亭中有石桌石椅,可容四五人對坐。人在亭中,舉目四望,有花有水,飄然有出塵之意。
“好,太好了。”見王雙手握拳,喜形於色,“殿試之時,你儘管將你在考場之上所作文章一字不差地默寫一遍便可,其他之事,不必多想。”
夏祥本不想住在正房,正房是仆人所住之處,管家連升非說連小娘子叮嚀過了,務請夏郎君入住正房,不然他要被罰。夏祥無法,隻好恭敬不如從命。
連若涵臉微微一紅,如果彆人,她必定不快,隻是對方是蕭五,是一個心竅冇有全通的少年,她若和他普通見地,豈不是有失體統?隻好責怪地白了夏祥一眼:“夏郎君,莫要讓蕭五胡說,此事不宜鼓吹。”
“奸刁?用語不當,是機靈好不好?”夏祥笑道,“我所慮的是見王到底是受何人之托,見王所交代之事,絕非是他的主張。但若說是景王之意,也彷彿牽強,莫非是慶王之意?”
見夏祥還是不肯說出見王的真正企圖,連若涵也不再多問,讓令兒叫人來為夏祥清算行囊,搬往觀心閣。蕭五也不閒著,來搭個動手幫手。幔陀倒是袖手旁觀,既不上前,又不闊彆,隻抱劍在一旁冷冷旁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