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逆襲_第532章 《音律啟蒙》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

嶽恒身邊共鳴異象若隱若現,這是因為《樂律發矇》並不完整,他說了三組,也有靠近三百字,讓方纔五六歲的孩子們去影象,已經很可貴了。

這一長段,恰是取自耐久不衰的詩詞發矇課本《樂律發矇》。由清朝人車萬育編寫,分為單字對。雙字對,三字對。五字對,七字對,十一字對,聲韻調和,琅琅上口,是極好的蒙童練習讀物。

就連同僚講師們,也全都瞪大眼睛,豎起耳朵。不敢遺漏嶽恒說的每一個字。

“想想這些年,我都教了些甚麼,罷了罷了,我還是請辭講師之位,隱居鄉間吧……”一名老學究頗受打擊,本身教了三十年的詩詞,或許在小處比嶽恒說的更細,但像嶽恒這般大段大段總結出來,並且朗朗上口,他自問做不到。

方尚書心中很清楚,楚國文部的這段黑汗青,恐怕是嶽恒對文部不滿的首要啟事之一,為好處個人搖旗號令是文部常例,這類腐朽的文部軌製一日不能改,嶽恒就一日不會至心投奔文部。

“嶽掌教肯放下身材教我們這些孩子,已經非常可貴了,誰都不敢妄議嶽掌教!”

方尚書歎道:“誠也,淺顯世人對一篇文章的評判,罕見真正懂其意,通其心,悟其情的,大部分考慮的是作者的文名,不得不說真是一個諷刺。唯有伏羲神靈秉公斷判,當年此文即達共鳴,現在也不例外。可惜本日並非首作,我等空有遺憾,卻回不去了啊……”

我的門生必須能與我故意靈上的共鳴,以是本日學宮開課,隻是開端遴選合適的蒙童。如果與我無緣,還請各位不要抱怨。黎峒書院與學宮另有其他講師同僚,他們也是楚國可貴的育人大師,每位蒙童都將分派到合適的班上,嶽某也會常常與同僚們分享育人經曆。”

方尚書苦笑道:“除了他另有誰?雖說當年當值的並非老夫,但現在回想起來,就算是老夫當值,當年聽到此文,也必然給出封禁的結局……”

家長與少部分文人都隻感覺這篇口訣好記,朗朗上口,看不出更深的意義。

“天下文人從其師!”

三百蒙童有很多是從三四歲就開端學習認字,一心走文人線路,此類蒙童在聽到嶽恒決計的遲緩講授後,多數恍然大悟,記下所說內容。

在場的蒙童全都乖乖坐直身材,聚精會神地盯著講壇上的嶽恒。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