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遊戲_第一百四十章月落烏啼(四)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張繼銅像,最顯眼的就是那根被旅客摸掉原色的金色食指。看似習覺得常的景區特性,連絡張繼與詩歌內涵截然分歧的形狀,實在是做了一種知識與衝突相互連絡的隱喻。

“你找到構造了?比如‘左轉幾圈右轉幾圈’就能開啟?”月餅還真是行動派,攥著金手指就要扳動。

如果旅遊賞景,安步河邊,蟬聲婉轉,江南風情,倒也是一段表情。恰好我和月餅頂著滿腦門汗珠子,老衲入定似的坐在河邊,冥思苦想不著邊沿的線索,哪有那份雅興?

我順著望去,啞然發笑,心說南曉樓啊南曉樓,這麼龐大的題目都想明白了,這麼簡樸的事卻想不到。你到底是聰明還是傻?

“滾!”

“你能不能讓人把話說完?你細心揣摩,拾得……如果你的手機掉地上,你會如何做?‘拾起獲得’對不?遵循心機風俗狀況,會不會用到食指?能這麼做,必定是近在天涯的間隔。大寫的‘十’字,是不是‘拾’?這個字左邊是‘手’,右邊拆開為‘人一口’,你想想啥意義?‘得’是會心字,擺佈佈局。遵循金筆墨形,左邊是‘彳’,右邊上‘貝’下‘手’,是不是也有個‘手’字?你把統統線索連絡,結論是甚麼?近在天涯,以十為度,就有食指大動的食品。是不是也合適了這座張繼雕像的形狀表示?”

我擦了把汗,灌了口礦泉水,肚子“咕咕”叫喊,纔想起快一天了,還冇吃口飯。心說,您白叟家銅澆鐵鑄,不怕風吹日曬,舒舒暢服坐著,留個好大謎題讓我遭這份“口乾舌燥,饑腸轆轆”的罪,於心何忍?

“我不是說了麼?拿不準,也就是個猜測。不過,大抵方向,老是冇錯。”

我內心也冇底兒——來的時候就察看了,周遭壓根兒冇飯店子,要不我和月餅也不能餓到日頭偏西。各種聯絡猜測恰好表示,四周確切有埋冇線索的美食鋪子。

“哦?”月餅眯著眼,盯著張繼的金手指,“代表甚麼呢?”

“來姑蘇路上,我揣摩了一種新蠱,正想找人試蠱。”月餅摸摸鼻子,仰首四十五度角望天,“也冇有甚麼詳細症狀,就是吃甚麼東西都冇味道。”

“手指對著我們腳底下這幾塊石磚,健壯得很。”我跳起落地,重重跺了幾腳,聲音沉悶,實打實的空中,冇藏甚麼暗道。倒是這個奇特行動,引得旅客紛繁側目,另有人偷偷摸摸拿動手機,假裝拍風景,實則在拍我。

第一百四十章月落烏啼(四)

實則,男旅客不過臨時擔負了攝像師的角色,舉動手機給女旅客們拍照。女旅客們一番搔首弄姿,繼而眉頭舒展,端起比高考還當真地態度,修圖修得貌若天仙,也不管背景裡的房屋直牆都歪成“S”了,喜氣洋洋發到朋友圈、微博,再配幾句貌似文藝的話。

石碑往前信步而走,就是我們大眼瞪小眼的張繼銅像了。

武漢長江底留下了《楓橋夜泊》這首詩的線索,毫不是留線索的人吃飽了撐得冇事乾消遣我們。連絡張繼平生各種奧秘之處,又將此詩題於楓橋,這內涵的聯絡,預示著線索就在麵前,隻是我冇有發明。

沿江而望,不遠處便是楓橋和鐵嶺關。中間有小小一屋,刻著《楓橋夜泊》的玄色石碑立於屋子的白牆之前,為宋朝宰相王珪《楓橋夜泊》詩碑,為“張繼詩第一石”。河堤護欄下方約半米,“夜泊處”三個大字,奉告旅客這就是當年張繼二半夜聽在船裡聽鐘聲的地兒。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