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當太子那些年_第三百二十一章 焉耆國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戰亂一起,絲綢之路完整停擺,商路是以而斷絕,喪失最大的不是高昌,不是焉耆,而是大唐帝國!

與大唐交界的邊疆設立關卡,隻對西域前去大唐的商賈收取钜額關稅,對大唐來高昌的商隊則是冇有任何乾稅;而與西域諸國交界的關卡,隻收取大唐前去西域的商隊的關稅,對於西域諸國想要前去大唐的商賈則是一樣分文不取!

以是,龍突騎支乾脆一不做二不休,學鞠文泰,直接在焉耆國邊疆也設立關卡,對顛末焉耆國的商賈收取重稅!

高昌國作為連接大唐與西域的流派,不管是西域前去大唐的商隊,還是大唐前去西域的商隊,都需求經太高昌的國土才氣達到相互想要去的處所!

特彆是絲綢之路,這條本就流淌著黃金的商路,更是因為李承乾所發明的玻璃、紙張,改進的瓷器、絲綢等等,抖擻了前所未有的生機!

而這也意味著龐大的好處,足以讓任何人、任何國度都為止動心的好處!

啟事有三,這起首,焉耆間隔大唐數千裡之遙,哪怕大唐真的情願出兵,也是遠水難明近渴,壓根幫不了焉耆國;其次,高昌乃是大唐屬國,高昌王鞠文泰前兩年更是親身到長安覲見李二陛下,大唐不幫忙高昌打擊焉耆也就罷了,又如何會為了幫忙焉耆而與高昌兵器相見呢?再有,西突厥與大唐的乾係固然算不上友愛,但起碼大師冇有太多的本色衝突,焉耆附屬西突厥,大唐又如何能插手他們的內政呢?

按理來講,焉耆國抵擋不住高昌打擊,要麼向宗主國西突厥求援,要麼找周邊其他西域國度要求幫忙,或者乾脆坐等滅國,如何算都不成能向大唐求援。

就在一個月之前,高昌國大肆入侵焉耆國,短短幾日時候便以攻占焉耆國將近一半的國土!若非焉耆國依托天時上風,在一處易守難攻的峽穀以內構築關卡,臨時擋住高昌國打擊,焉耆國早已被高昌所滅,成為汗青!

這也是焉耆國王龍突騎支為何要向大唐求援的啟事地點!

龍突騎支看到這些國度的複書差點被氣個半死!鬍匪為禍?西域範圍內,三歲小孩都曉得那些鬍匪壓根就是各國的正規兵士,上馬為賊,上馬為兵!再說舉國賑災之事,這更扯淡,他龍突騎支如何就向來冇傳聞過西域這地界甚麼時候有國主主動施助過受災的百姓來著?

高昌國國主鞠文泰當然不會聽任這龐大的好處從本身眼皮子底下賤走,以是,他專門命令在高昌王都內設立了一個買賣市場,用於大唐與西域販子的買賣場合!

當然,西域以內還是有一些氣力比較強的國度,比如高昌、烏孫、龜茲、於闐、疏勒等。不過,這統統國度,名義上是附屬於西突厥……隋朝期間強大的突厥一分為二,分為東西兩個部分,東部突厥已經被李二陛下所滅,而這西突厥固然不如東部突厥那般強大,但是也是西域的霸主!

於情於理來講,焉耆都城不該該向大唐求援,可焉耆國主為何要寫這封求援信呢?

不但如此,為了儘量多占一些好處,高昌王竟然在邊疆各處設立關卡,辨彆分歧商隊,收取昂揚的關稅!

事情還得疇前年大唐建立商部提及,自從商部建立、《商律》公佈,不管是大唐海內的貿易,還是與周邊國度之間的貿易,都獲得了前所未有的龐大生長!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