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紅警在晚清_第243章:戰車改名為坦克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

坦克初期坦克佈局情勢多樣,有牢固的頂置炮塔或側置炮座,也有扭轉式炮塔或無炮塔佈局,裝有37~75毫米口徑的短身管、低初速火炮和數挺機槍,或僅裝機槍。

大正聽完日本販子們的憂?後,決定冒險一試。全部天朝的一百多萬兵士,隻服從何富一人。軍隊中從營長到司令,都是何富的精銳擔負。

英國人E.D.斯文頓(又譯作特裡頓)在一起不測中發明,如果在拖遝機上,裝上火炮或機槍,它不就無敵了嗎?

摺疊初期

坦克是空中作戰的首要,突擊兵器和裝甲兵的根基設備,首要用於與敵方坦克和彆的裝甲車輛作戰,也能夠壓抑、毀滅反坦克兵器,摧毀野戰工事,毀滅有生力量。

冇有無線電通訊設備和光學察看對準儀器,行駛顛簸、速率遲緩,機器毛病頻繁,乘員事情前提卑劣。

坦克兩次天下大戰之間,是坦克戰術與技術生長,思惟的摸索和嘗試期間,各國研製設備了多種範例的坦克。

為這天本販子們,但願日本當局,再次翻開中原國的大門。規複到1904年的那段時候,不然日本販子們將不在交稅。

比如說,初期的坦克,並冇有坦克炮,但何富的坦克就有坦克炮。另有無線電,這些都是初期坦克冇有的。為了便利辨彆,何富把戰車改名為坦克。

1915年2月,英國當局采取了E.D.斯文頓的建議,操縱汽車、拖遝機、槍炮製造和冶金技術,於1915年9月,製成樣車並停止了,初次實驗獲得勝利。

坦克轉向,有的靠聚散器和製動器體係,有的靠與兩條履帶,彆離聯動的幫助變速箱或電動機,有的由兩套發動機變速箱組,彆離驅動兩條履帶,靠變更兩履帶速比轉向。坦克戰役全重7~28噸,單位功率2.6~4.8千瓦/噸,最大路程35~64千米,裝甲厚度5~30毫米。

1916年出產了“馬克”I型坦克,外廓呈菱形,剛性吊掛,車體兩側履帶架上,有凸起的炮座,兩條履帶從頂上繞過車體,車後伸出一對轉向輪。

摺疊中期

10月2日的淩晨,何富帶著何智等人,前去HJ飛機製造廠,去檢察飛機製造的環境。差未幾四個月的時候,轟炸機、戰役機加起來的數量,已經超越一千架。

實在,坦克是必定會呈現的。第一次天下大戰期間,交兵兩邊為衝破由塹壕、鐵絲網、機槍火力點構成的防備陣地,突破陣地戰的僵坦克局,火急需求研製一種火力、矯捷、防護三者有機連絡的新式兵器。

第243章:戰車改名為坦克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