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
『426』子遊曰:“事君數,斯辱矣;朋友數,斯疏矣。”
《論語》
『35』子曰:“蠻夷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
『51』子謂公冶長,“可妻也。雖在縲(xie4)當中,非其罪也。”以其子
『57』子曰:“道不可,乘桴浮於海。從我者,其由與?”子路聞之喜。子曰:
『22』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天真’。”
『32』三家者以雍徹。子曰:“‘相維辟公,天子穆穆’,奚取於三家之堂?”
『47』子曰:“人之過也,各於其黨。觀過,斯知仁矣。”
“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
”子聞之,曰:“是禮也。”
且格。”
『29』子曰:“吾與回言整天,不違,如愚。退兒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
“但是管仲知禮乎?”曰:“邦君樹塞門,管氏亦樹塞門。邦君為兩君
。”
。”
『54』子貢問曰:“賜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
『321』哀公問社於宰我。宰我對曰:“夏後氏以鬆,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
『56』子使漆彤開仕。對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說。
冒昧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1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之,患不知人也。”
『317』子貢欲去告之餼羊。子曰:“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
),其何故行之哉?”
過後素。”
『21』子曰:“為政以德,誓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瑚璉也。”
『25』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
或謂:“管仲儉乎?”曰:“管氏有三歸,官事不攝,焉得儉?”
『12』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反叛者,
『425』子曰:“德不孤,必有鄰。”
文獻不敷故也。足,則吾能征之矣。”
習乎?”
『316』子曰:“射不主皮,為力分歧科,古之道也。”
甯戚。”
,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成行也。”
八佾第三
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出曰:“二三子何患於喪乎?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
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禮,孰不知禮?”
『215』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勿憚改。”
『31』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成忍也?”
『324』儀封人請見,曰:“君子之至於斯也,吾何嘗不得見也。”從者見之。
『424』子曰:“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斯乎!”指其掌。
『37』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
『210』子曰:“視其以是,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
『45』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
裡仁第四
樊遲禦,子告之曰:“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樊遲曰:“何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