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下子賈璉倒對他多了幾分信心,說:“你也該曉得的,趙飛燕能掌上起舞,就是令人托著個金盤,她本身立在金盤上起舞。你想想看,一小我的重量有多少,再加個純金的金盤,底下托著的人還不累死?”
石詠瞅瞅身邊興高采烈的石喻,內心悄悄點頭,曉得隻要能讓喻哥兒乖乖進學的師父就是好師父。這類夫子現在約莫可遇而不成求,看起來喻哥兒還是榮幸的。
籌辦事情伏貼,石詠就從賈璉給他的錦盒裡取出了那隻號稱是趙飛燕立著舞過的金盤。他事前細心看過,曉得確切是銅鎏金工藝,隻不過天長歲久,大要的鎏金已經脫落了很多,暴露內裡的銅胎,銅胎上則有青綠色的銅鏽遍及。石詠花了很多工夫,將大要銅鏽和各種雜質一一都去了,才氣得窺這隻盤子的全貌——
石詠聽弟弟說他寫字得了夫子好大的獎飾,怕他翹尾巴,趕緊開口要教他為人謙遜的事理。豈料石喻卻接著奉告石詠,學塾裡其他孩子也得了夫子的誇獎,有些是背書背得好,有些是答題答得快,“我隻是字好些,彆的都不及大師!”石喻說,“哥,我可得好好勤奮,不然跟不上同窗們,多難為情。”
賈璉卻不肯拿歸去,說:“好兄弟,你如果真能修了這兩件器物,這身價就是千兩千兩地漲。你這是在替哥哥我省錢!”
銅鎏金的工藝是古法,早在先秦時就已呈現。這工藝總結起來也很簡樸,就是將黃金與水銀分解金泥,塗在銅器大要,然後加熱使水銀揮發,金則緊緊地附著在銅器上,不易脫落。
“本宮乃是大漢皇後,椒房殿的仆人,衛子夫!”
石詠僅憑錦盒的大小和分量,就判定出內裡東西的材質不是純金,這份手上的感受,絕對不是甚麼初入行的學徒工可比的。
像這隻金盤,大要鎏金太薄了倒是欠都雅,卷草紋和後背銘文的處所會顯得太薄弱。以是這“鎏金”的工藝,石詠做了五六次,才感覺將將對勁了,這才最後用“壓子”將大要壓實磨光。
石詠接了賈璉帶來的那隻金盤,盒子一動手就感覺不對。
武則天的寶鏡被他一向放在手邊,到了這時候,寶鏡天然鎮靜不已,一疊聲兒地問石詠:“你快問問它,真是趙飛燕麼?”
賈璉點點頭。
到了文物的事情上,石詠的眼裡就再容不得半粒砂子,直接將內心的疑問提出來反問賈璉。
以是賈璉說的那些都不是真的?
趁弟弟去學塾上學的時候,他獨個兒在家完成了這道工序。
“這麼輕,不是純金的吧!”
少時賈璉又將另一隻錦盒交給石詠,內裡盛著的阿誰傳說中“安祿山擲傷楊貴妃的木瓜”。石詠一見,隻見錦盒不過半尺來長,寬高各四寸,確切是一隻木瓜的大小。他略略翻開盒蓋,卻見內裡黑漆漆的,不知擺著是甚麼。
還冇等石詠接茬兒,那金盤裡俄然有個沉穩的女子聲音在問:“趙飛燕又是何人?”
石詠從速將賈璉給的兩錠金子取了一錠出來,交給母親和二嬸收著,同時奉告這兩位長輩,他明天攬了一門大活計,要費個十天半月的工夫才氣好好做出來,但酬謝也是相稱優厚的。
“這單隻是脩金盤的破鈔,阿誰木瓜我還未細心看過,冇法兒給璉二爺把本錢都細算出來。”
接下來石詠就去找李大樹,要請他幫手拉風爐,並借坩堝一用。李大樹接了石詠的二兩銀子,二話不說就應了。石詠還送給李大樹一隻口罩,讓他戴著,免得他吸入揮發後的水銀,李大樹卻嫌他婆媽,不肯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