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末年風雲錄_105 五代軍事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後周世宗柴榮決計清算軍隊。於顯德元年(954)在高平之戰險遭失利後,先斬不戰先潰的右軍主將以下70餘軍吏,使“驕將惰卒始有所懼”(《資冶通監·後周紀二》);又選諸軍精銳者升為上軍,孱羸者予以斥逐;還遴選各節度使部屬的“勇猛之士”,“覺得殿前諸班”,用以減弱處所兵權。“由是士卒精強,近代非常,撻伐四方,所向皆捷”(《資治通監》卷二九二)。這也為宋朝的建立奠定了根本。T

都為100人,統兵官稱為都頭

後唐同光元年(公元923年),李存勖改又改崇政院為樞密院,設樞密使、副使、判官等,職責範圍擴大,成為天下最高軍事機構。軍隊出征,另設招討使、都統、都擺設、行營都批示使等統兵官。

1、軍事統帥機構

3、牙兵

廂為最高建製單位,統兵官為軍都批示使下轄10軍,又稱廂主,約25000人。

但總的來講,五代時的藩鎮氣力,顛末累朝減弱,氣力越來越弱,至後周清算禁軍,募集勇猛之輩充分禁軍,減少處所將帥乾與行政、民政權力,再禁藩鎮私造兵器,才呈現底子竄改。

普通城池,最外的大城叫羅城,第二層叫子城,最核心的普通是節度使的府衙或者居處,稱之為牙城。牙兵最後就是用來保衛牙城的士卒,即宿衛牙城與保衛節帥的,當然是親信虎倀軍隊。

朱溫鎮汴時,“選大族子有材力者,置之帳下,號曰‘廳子都’”,“宣武廳子都,尤勇悍,其弩張一大機,則十二小機皆,用連珠大箭,無遠不及,晉人極畏此。文士戲呼為急龍車。”

五代兵製

五代首要實施募兵製。凡招募兵士,“先度人才,次閱走躍,試瞻視,然後黵麵,賜以緡錢、衣履而隸諸籍”(《宋史·兵誌》)。為了標明附屬乾係,製止流亡,對應募兵士,“皆文其麵,以暗號角”(《資治通監》卷二六六),有的在其節製境內逼迫差點。如幽州劉仁恭規定,凡男人年15歲以上,70歲以下,全黥“定霸都”(《舊五代史·劉守光傳》)。兵士一旦刺麵,畢生受辱。此期間軍法極嚴格。後梁太祖曾規定:“凡將校有戰冇者,所部兵悉斬之,謂之拔隊斬。”(《文獻通考》卷一五二)為了皋牢軍心,有的帝王對驕兵悍將又非常姑息放縱。

南邊吳國武義元年(919)征其鄉兵,教習戰守,稱為“連合民兵”(《十國春秋·吳二》),但為時很短,此中也有強令出錢或交納什物代役的環境,這究竟上是由一種兵役演變成為一種軍賦。

這是一種強乾弱枝政策,在五代末年,處所藩鎮已經有力與中心對抗,這也為宋朝立國及掃滅諸國打下了傑出的根本。

李存勖的親軍稱“帳前銀槍都”。

這裡的方鎮兵,指的是京師以外的,不受天子直接節製的武裝力量。包含職位將帥的牙軍、親軍及受節帥節製的外鎮兵。

但,武夫為部下牙兵反噬也不在少數。

7、兵役軌製

後梁在一州或數州設置節度使,稱為“某某軍”,共任命50餘名節度使,掌統領區內的軍、政、財大權,而州縣無權乾與。方鎮截留賦稅、自辟官屬、圖謀反叛的征象,愈演愈烈。後唐、後晉、後漢大抵不異。

營為根基單位,統兵官為批示使,下轄5都,約500人,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