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末年風雲錄_107 平邊策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誰為我王師之敵?非偽唐也,亦非偽蜀!偽唐文弱,其下朋黨為奸,偽蜀昏庸,擺佈小人擅政。荊南高氏,天下笑之曰:高惡棍。君不見,遼虜控弦持兵三十萬,牧馬燕雲乎?石晉認虜為父,擅割我燕雲十六州,遺禍萬端,此乃親信大患。相較而言,南邊諸藩不太小疾。

臣觀契丹數十年以來,士馬精強,吞噬四鄰,戰必勝,攻必取。遼得燕雲,既得其地,又得中國之民,糧食不需貿易;得中國巧匠,精甲自造自足;得中國士人,反害父母宗邦。又恰逢中原多故,列強相攻,較漢之匈奴,唐之突厥,天佑契丹也!

臣頓首!T

此謂:先難後易。

斯後,陛下再挾代北之鐵騎雄風,收取江南一葉,恰如秋風掃落葉,探囊取物耳。

臣觀遼祖耶律阿保機,類比唐高祖,征渤海、敗女直、收室韋、服奚人,初創遼國基業。厥後耶律德光,恰如唐太宗,為人多智,善用謀士,四方侵掠,乘中國狼籍,竊我燕雲天險天時,穩操勝券。又蕃漢分治,仿中國軌製,用漢士為大臣,以漢法治漢民,治下牲口蕃息無大災,糧甲自給。故耶律德光能長驅直入,大掠兩河,兵入汴梁,殺我百姓百萬,其罪罄竹難書。

故,臣大膽進言,願陛下以光複燕雲為首要計謀要務,而戰術則是先平江淮。若平江淮,須先西討偽蜀。

自唐末以降,群雄逐鹿,烽火延綿,民不聊生,賢能遠遁。天下事,約莫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今我中原粗定,君明臣賢,聲教被於八荒,虎賁王師數十萬,枕戈待旦。

臣觀南邊列侯,淮南、兩蜀易圖,蓋自古以中原伐江南,勝利者眾也,以江南統中原,功成者鮮有聞也;縱觀前代,又無不先取上流,然後逆流而並南邊,秦取巴蜀而並六國,漢取巴蜀而滅項羽,晉滅蜀漢而亡吳,惟光武例外。

對焉?此短視之見也!

遼人常常南掠,居高臨下,勢如建瓴,兼有馬戰之利,兵出燕雲,旬日可抵澶淵。河北沿邊,兵少不敷以待寇,兵多則饋運難覺得繼,我出則彼歸,我歸則彼至,而我將士欲服契丹,須仰攻高阜,而深切虜境,糧草不濟,易為遼人所乘,高低立見也。

高平之戰,樊愛能、何徽等望風而逃,及陛下親冒箭矢,全軍方奮發而起,賊軍遂大潰,後遼騎退屯代州,諸將望而生畏,豈欺軟怕硬乎?諸輩征南,必受陛下誇獎,高官厚祿,心中益驕,必趨於守常,沉淪本身繁華,安敢再言與遼人決一雌雄乎?況遼人牧馬燕雲,占有天時,是和是戰,操之在彼,倒是親信大患也。

或視幽薊為外邦之屬,無關中國,得之則喜,弗得則聽之任之。國朝若平江南,彼輩必言天下無事,安於守常,此非短視之徒,便是脆弱之輩也。曆代滅亡,在於知安不知危,能逸不能勞,此其患不在於今,而將見之於他日,今不為之計,厥後將有所不成救者。故,曆代各朝祖宗創業艱钜,而其子孫鮮有聞者。

倘若國朝妄圖南邊州郡,無十五年之功,南邊諸藩難以討平,臣恐王師墮入比年撻伐,師老兵疲,喪我銳氣。

用兵秦、鳳,其圖不在平蜀;出討江、淮,其利不在閱兵金陵。自唐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