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末年風雲錄_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十八章 梁山2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這一聲大喝,甚有些鹵莽與高聳。突破了眾文士們歡聚一處的調和之景。世人聞名譽去,見軒下站立著十餘人,當中為首的年青人,頭戴紗帽,身穿圓領窄袖褂衫。腳踩烏皮六合靴,腰中束著一條犀帶,身側懸著水龍蒼玉、佩,說不儘的豐神俶儻。

他日燕山摩崖壁,

李昉也不推讓,他自識字以來。最喜讀的是白樂天詩,固然不求詞采富麗,以平白易曉為美,但也要考慮一番。正在思考

換句話說,扈蒙的墨客氣太重。有些不識人間炊火。扈蒙有個弊端,因為他有笑疾,不管在何人麵前,老是一副笑容,想嚴厲一點都不可,乃至於鄭寶脫口而出:

“妙、妙!此種體例甚為簡練,如果隻印三二本,到未為簡練,如果印上數十百千本,則極其神速。”寰儼為之神馳,“就是不知韓侯可曾見過有人如此印書?”

“崔兄此言差矣!”韓奕放下眾文人寫下的詩篇,開朗地笑道,

“不知井侯駕到,恕罪、恕罪!”劉襄趕緊帶頭請罪。

“中間麵熟的很,不知來自那邊,難到不知這是天子腳下,豈能容你撒潑?”

“好詩、好詩!”侍女銀鈴大聲疾呼,恨不得讓全都城的人都曉得。

有詩不能冇有酒,當然也不貧乏佐酒的果脯。實儼等人都已經喝了很多,個個。麵有酒色,心中卻非常舒暢。世上喪亂幾次,能置身於相國寺中,吟風詠月,也是一件幸事。

劉襄見韓奕“出口成章”微露異色,神采緩了緩,又問道:“中間本來是青州人氏,我見中間也非俗人。敢問中間貴姓大名?”

韓奕站在東風中,盯著李小婉核閱很久,直到李小婉臉若紅霞,才喃喃說道:“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此詩可為左證是也!”

想當年韓奕奉吳巒之命,充當信使,單槍匹馬南下求援,半路上又救了李小婉,展轉到達鄆州。當時天平軍節度副使、鄆州知州顏街得訊後,即遣時任察看判官的寰儀奔赴大梁。以是韓奕與寰儀因此有一麵之緣。隻不過當時包含簧儀在內。恐怕冇人曉得,一個稚嫩的小卒會在短短六年以後便位兼將相。

“韓侯有所不知。”李昉道,“馮太師自明宗末年提出要刻印九經,但世事事情,十八九年以來。朝廷易姓頻繁,雕版又頗費工時、用度。至今不過勉強完成五經罷了。”

行未幾遠,但見麵前遍植桃李。滿院芳香。恰是陽春三月,桃花盛開,令民氣曠神怡,李昉麵前一亮。正所謂滿園秋色關不住,李昉正想吟幾句詩,隻聽有人在不遠處喊道:

“活字就比如是印章,每顆印章隻廢一字,如果在一鐵砧上遍塗鬆脂白臘,其上依行文挨次置數十印章。每滿一鐵範為一板,想要印書,便將鐵範放在炭尖上烘烤,藥脂遇火稍熔,再覆以平板下按,則字平如砥。”韓奕解釋道,“若想印它書。可再行更調刻字挨次。”

方纔呼喊李昉的,是世人當中最年長,姓寅名儼,乃史館編修,目前正受詔與賈緯、王伸等人修高祖實錄。竇氏五兄弟,號稱五龍,皆是聰慧早慧之輩,都極有文材,寰儼在五兄弟中排行第二,與其兄寰儀、弟竇偶、弟寰侃皆前後中第,唯有五弟寰倍尚幼,還未應舉,但左們都說幼弟遲早也會走進士出身。擋都擋不住。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