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末年風雲錄_第二卷 不知今夕是何朝 第四章新朝4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固然韓奕一貫謹慎,但他畢竟是年青人,郭威網做上天子,他便急不成耐地上奏表章,為大周安寧天下規複民生建言獻策。昨日那奏疏上。最令郭威不悅的一條,便是裁汰禁軍。

樞密使、檢校太傅王峻,夙夜奉事。參讚軍謀大事,無不稗益”可加同平章事,進封建國公,賜功臣號”刊石記過!

“牛租之惡,聯當然知之甚深。但現在天下未平,軍伍仍盛,光,是每年軍中所需皮革、牛角、牛鬃也不是個小數量,李卿可有處理之道?”郭威略忖道。

早朝時,郭威方纔坐下,便向臣子們拋出了這個題目。

“好,既知如此。那麼本日朝議之事已經瞭然,那就是歸結為一個,“食。字。”郭威道,“何謂君明臣賢,那便是歸結於百姓各得其所。衣食無憂是也,不然何敢口稱“君明臣賢,?倘使百姓敷裕國朝則強大,不乏軍用,人丁繁衍昌隆。則不缺衛**士。至於教養百姓。倉稟實而知禮節,凡是百姓不缺衣食,就不致於淪為盜賊,離大治亦不遠了。今我大周新造,恰是百廢待舉之時,諸卿有何教聯?”

王峻奏道:“正如李相公所言,天下兵火延綿數十載,百姓顛沛流浪。安身立命尚不成得,那裡另故意蒔植呢?我大周朝轄境九十八州,雖比前朝所轄地區稍但遍觀各州,各州均有曠土,昔日良田大多荒涼,野獸橫行,隻可惜無民耕耘。我朝若思大治。需鼓勵百姓耕耘。

郭威從禦座上站了起來,遲緩走了下來,接著道:“聯在官方時,曾見到有民戶,家中壯丁甚多,不足力私耕鄰居拋棄地步。常常到了秋收時,仆人家流亡返來,便向官府揭露告密私耕,鄉裡便多事了。地步當然不能荒廢華侈,此後凡是流亡拋棄之田,準予彆人向官府請佃,供輸租稅減半,若種後仆人家返來,耕戶可在秋收後償還田產,地主不得有涓滴擾亂。”

“王相公所言甚善!天下苛稅。此中以“牛租。居首,惡名為萬夫

聯受命登極,興邦建統,撫有天下,忠臣良將,夙夜奉事,其功大焉!

“哈哈!”郭威不由笑了起來。“讓李卿為三司使,掌管財賦,看來聯是選對人了!”

其亡父熙文,追贈檢校右仆射,亡母張氏追贈鍵國太夫人。父母俱榮。孝子無不逮之感,

“吾皇聖明!”群臣高呼。

郭威的神采仍然不動如山,又詰問道:“倘使治國應以民為本,那麼聯倒有彆的一個疑問。諸卿當中。既有飽學之士,又有才乾高絕之人,願眾卿等能為聯解惑。”

前天平軍節度使、檢校太保兼侍中韓奕加兼同平章事,進封齊國公,領開封府尹,賜“推忠協謀瑚戴”功臣號。典軍仍舊。

天子如此表示,天然表白了韓奕在天子心中的首要地個。

郭威當然曉得韓奕是出於保護本身權威的目標,因為禁軍既然昨日能推戴他郭威為帝,明今後日或許推戴另一人稱孤道寡。

“這到不難,臣可遵循往年一年所需牛革之數,均勻到戶,每年隨田稅征納便可。如此,既可滿足朝廷一年所需,亦與民便利,又可減輕百姓承擔。”李接稟道。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