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末年風雲錄_第四十七章 蟄伏5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王峻剛拜讀過韓奕的奏疏,固然滿心同意韓奕的主張,也在心中暗讚韓奕有出則為將入則為相之才,配得上本身政敵的名頭,但出於私怨,他當然不會主動替韓奕說話,一言不發坐等廷議成果。如果終究韓奕馬失前蹄,讓他網羅出點不對把柄,那就再好不過了。

“秀峰兄有何高見?”郭威問道。

“其二,如果陛下乾綱專斷,采取北海侯所議,臣覺得需確保朝廷不能虧蝕,鹽鐵司需依客歲入入,估計其值,不然何故養軍養官養民?”範質持續發問道。

李轂暗道郭威頗在乎本身的支出,當然現在天子也缺錢。如此一來,實施末鹽法的地區就剩下東南本地不到十來個州。而這些處所多有鹽堿地,固然朝廷禁令比前朝稍鬆,但私販五斤以上正法,私煎一斤以上也是正法的罪名,但官方私煎私販的環境防不堪防。

“臣有話說”大殿中有人大聲說道。君臣聞名譽去,說話者恰是宰相範質。

“胸懷天下百姓者,當思謀萬民福祉之利。為一郡守,當謀一郡百姓生存安康之利。範相公心胸仁義,萬事皆以民為先,令韓某敬佩,此乃君子之利。今韓某行此轉運之策,固然讓部分商賈富戶謀小人之利,但請範相公撫心自問,入邊芻粟若得以實施,既可讓我在外將士衣食無缺,又可紓寬民力,而朝廷鹽稅卻很多於客歲,一舉三得,何樂而不為?至於範相公擔憂有官吏高低其手中飽私囊,陛下無妨多派憲官至兗州軍前督查。”

固然韓奕恨屋及烏,但趙匡讚幕下阿誰名叫宋琪的幕僚,實在很有才學,為人又極其務實,冇有平常文人誇誇其談的特性,這一點讓韓奕非常喜好。

兗州地處東南,東南州府一貫屬末鹽區,該區鹽法,州府與縣鎮一概由官府榷場供應末鹽,因為有商賈插手官鹽發賣,官府鹽利有所遺露,為彌補鹽榷喪失,朝廷不得不加征隨絲鹽稅和蠶鹽稅錢,後又加征隨屋鹽稅,百姓不堪重負。臣覺得,如果此番因兗州戰事,實施所謂‘入邊芻粟’之法,若鹽商將將濱海之末鹽銷至末鹽區以外,則定會擾亂國朝鹽政,故朝廷應謹慎對待。”

“好一個君子之利”韓奕說的冠冕堂皇,郭威欣喜道,“朕也想與諸位同做個君子不過,朕傳聞君子一貫比較貧寒哩”

“陛下明鑒。這東南轉運之事,雖說有漕運能夠行船,但據臣調查,兗州鄰道官府所積糧草有限,短時候內不成能籌集雄師所需之數,二來眼下正值春播之時,臣擔憂遽然征發百姓從征,既會招來民怨,又會遲誤春耕,如果誤了秋收,恐怕……”

本來是轉運軍糧之事,卻演變成會商鹽政了。李轂當然不想難堪韓奕,但他也不會明目張膽地支撐韓奕,清楚地表白本身的態度。

“我王師兵圍兗州,曹英等將自兗州上表稱軍中糧草不濟,韓奕,你身為東南水陸轉運使,可有話說?”

韓奕的論點之一,既然這些地區在酷刑峻法的環境下,朝廷支出仍然喪失嚴峻,那麼就不如臨時放開,由朝廷借“入邊芻粟”,變相將鹽稅承包給販子,讓販子們在末鹽區自在發賣,當然須確保朝廷的支出比廣順元年要高。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