俠道行_第四章 善有善報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

這時慈海禪師命弟子將一覆蓋著法衣的木盒送過來,這內裡裝的就是《現在如來經》,但也隻是手抄本。

佈施也將真跡與手抄交給白庸,抬頭再飲一口酒,哈哈一聲笑,大步邁出,並將酒壺扔上天空,大聲吟道:

尤荷多才深此意,鼓譟聲裡共忘機。”

“遍因訪祖參禪後,拙直平常見愛稀。

戒律院主持令慈海禪師起的誓詞是不能將經文交給密宗的人,那麼兩邊的誓詞就有縫隙能夠鑽了——隻要找一個既不是密宗弟子,又不是中土佛門的人歸併經文,就能達成兩邊的要求。

白庸點頭,道指正宗如許的武道聖地是很看重名譽的,修行他派的武學,特彆還是非道門的武學,實在是一件很不要臉皮的事,玄宗是做不出來的,就彷彿它石閣中保藏了很多其他門派的絕學,可鮮少有弟子會去修行,實在是玄宗本身的武道經文就充足高深,不消戀慕彆人的武學。

“他報他的恩典,灑家還灑家的情麵,各不相乾。灑家行遊天下時,常常聽人抱怨好人冇好報,積德利人,行惡利己,因而便在心中發誓,既然天理秉公,善惡無報,那便由灑家來替天行道,定要讓善人有善果,惡人遭惡果。”

有道卻從人事得。偶然應與世情違。

“等此事體味,大和尚可願同我一起探查黃氏一案。”

白庸驚詫,這可真是……兩名高僧道行深遠,竟然也會做出這等小孩子負氣的事情,固然從程度上看,比小孩子負氣要短長,畢竟冇有哪個孩子能夠賭上四十年的氣,可本質上跟小孩子負氣並冇有辨彆。

佈施和尚明顯曉得本身這麼取巧的對付誓詞會惹來毘迦天的不滿,以是乾脆不去密宗,將任務拋給了白庸。

他的臉上,看不出是喜是悲是怒,又也許,又喜又悲又怒。

彷彿曉得白庸心中的疑慮,佈施和尚解釋道:“灑家和慈海都不肯再被誓詞困住,以是想早點處理,挑你做人選首要有三:其一你不是密宗或佛門的弟子,又具慧根,滿足前提;其二你是道指正宗的弟子,就算你曉得了兩部經文的內容,也不會奉告彆人或門派。”

比一名高僧犯固執更加難的,是兩名高僧同時犯固執,還是相互衝突的一對。

不過,這等功德為甚麼會落在本身頭上?固然白庸不籌辦修行佛門工夫,可畢竟是兩本鎮道經文,光是從中鑒戒一些經曆,都有非常大的幫忙,他不以為僅憑慈海禪師跟老爺子的友情就能賜與這麼大的恩德。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