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中傳播故事最多的當數呂洞賓,在玄門中,全真道奉其為“純陽祖師”,又稱“呂祖”。向來大多數研討者均以為,呂洞賓姓呂名岩,唐末人。《金唐詩》、《詞綜》中都收有他的詩作。宋朝羅大經的《鶴林玉露》、洪邁的《夷堅誌》及《集仙傳》等書對其均有記錄。有說他是京兆人(今陝西、西安一帶),唐鹹通中落第,曾當過兩任縣令。有說他是九江人,原為唐宗室,姓李,因避武後之禍,易姓為呂。他始名紹光,二十餘年考場不第,遂罷舉而縱遊天下,後被鐘離權點化成道。他是八仙中情麵味最濃的一個,蕭灑、風趣,為民除暴安良,斬妖除怪,還好酒好色,人間傳播有《呂洞賓三戲白牡丹》的傳說,他的傳說既多且雜,但從中也可看出原是唐朝一名慕道的士人,後被人們神化成仙。
八仙是中國玄門及中國神話中的八位神仙,彆離代表男女老幼、貧賤繁華,因為八仙均為凡人得道,以是本性與百姓較為靠近,晚近為玄門中相稱首要的神仙代表,中國很多處所都有八仙宮,迎神賽會也都少不了八仙。他們手持的法器或寶貝,也稱為“八寶”。
劉海(或作劉海蟾)固然現在不在八仙當中,但在很多地區仍位於八仙之列。明《列仙全傳》用劉海頂替了張果老,在江西某些地區的“跳八仙”中,也有以劉海代替漢鐘離的,而台灣亦有效劉海替代藍采和。
八仙中名譽僅次於鐵柺李的是鐘離權。他在八仙中職位較高,特彆是因為玄門徒的吹噓,名聲更大。元時,金真道奉為“正陽祖師”。有關其人物原型,約呈現在五代、宋初之際。《宣和年譜》、《夷堅誌》、《宋史》等書都有他事蹟的記錄,隻是厥後訛為漢鐘離,才附會為漢朝人。《曆代神仙通鑒》、《續文獻通考》等書稱,鐘離權,複姓鐘離,字寂道,號雲屋子,又號正陽子。東漢鹹陽人,其父鐘離章為東漢大將,其兄鐘離簡為中郎將,後也得道成仙。而唐朝確切有位叫鐘離權的人,《全唐詩》錄有他的三首絕句,並附有小傳雲:“鹹陽人,遇白叟授仙訣,又遇華陽真人,上仙王玄甫,傳道入崆峒山,自號雲房先生,後仙去。”他留世的詩題為《題長安酒坊避三絕句》,此中有“坐臥常攜酒一壺,不教雙眼識皇都”、“得道真仙不易逢,幾時歸去願相從”等句,還很有一些“仙味”,當是一名好道之人。
何仙姑是八仙中唯一的女性,有關其出身說法不一。一說她是唐朝人。宋初《承平廣記》引《廣異記》稱有“何二孃”者,是位以織鞋為業的農婦,後因嫌家居太悶,遊於羅浮山,在山寺中住下,常常彙集山果供眾寺僧充齋。一次,遠在四百裡外的循州山寺僧來羅浮山寺,稱某日曾有仙女去彼山采摘楊梅果子,經查實那天恰好是二孃采果的日子,再加上大師又不知二孃從那邊采來這浩繁山果,便以為二孃即為循州山寺采果之仙女,今後二孃遠近聞名,她也藉此不再借居山寺了。《續通考》說何仙姑為唐武則天時廣東增城縣人,出身時頭頂呈現六道光芒,天生一副“仙科”,十三歲時在山中遇一羽士,吃了羽士一隻仙桃,今後不饑不渴,身輕如飛,並可預感人生禍福。厥後她應召進京,途中拜彆。一說她是宋朝人。宋朝的一些文人條記多稱她為北宋永州(零陵)人,有稱她幼遇異人,得食仙桃成仙。有稱她放牧於郊野,遇異人送仙棗,食後而成仙,宋人條記中還記錄了何仙姑一些為人占卜休咎,瞻望禍福的事蹟,一時士大夫及獵奇者搶先前去彼處占卜,可見她不過是一名精於占卜的官方女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