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拿國粹方麵來講,遴選冊本便能夠藉助《四庫全書總目撮要》或張文襄公(張之洞)的《書目答問》。教員之前在大學的時候,傳聞舊時江南後輩開端讀書,父母師長都會讓他們先讀《四庫全書總目撮要》。這部書有兩百卷,其目次之下有各部書的簡介。讀它便可知乾隆之宿世上有哪些學問,可知經史子集這四大類書內裡又有哪些細類的書,可知有哪些學術流派,可知這些學術流派的大抵的生長演變......如此便對舊時的學問有個大抵的體味,心中有個梗概,曉得有哪些書,曉得如何找書,如何找質料,對於將來讀書治學都大有裨益。”
江水源天然不曉得閱卷時產生的事情,還覺得麵前這位朱教員另有秘法。而他隨口這一問,天然也證明瞭他便是《水哉水哉》的作者。朱清嘉緩緩坐了下來,再次打量江水源幾眼,然後問道:“你平時都讀過哪些書?國粹方麵的。”
朱清嘉定定神接著問道:“那你對這兩本把握程度如何?”
朱清嘉沉吟半晌:“最好當然是先讀《四庫全書總目撮要》,不過那套書卷帙太大,並且高中學業壓力那麼大,恐怕你冇耐煩看完。以是你能夠把《四庫全書總目撮要》放到大學讀,再看幾本打根底的書,文學類的比如《詩經》、《唐詩三百首》,史學類的比如《左傳》、《史記》,哲學類的比如《老子》、《莊子》。這些隻是我給你的建議,詳細挑哪本書還需求你按照本身興趣愛好來定奪。”
“是啊!”江水源點點頭,“黌舍不是有《中小門生保舉瀏覽書目》麼?內裡就有這兩本書。平時無聊我就照著書目亂看一氣,談不上自學,就是消磨時候罷了。”
“甚麼?自學的?”這個答案和朱清嘉設想的成果差異太大,讓他一時候有些不敢信賴。
“感謝教員指導,我會當真考慮、當真遴選的。”江水源朝朱清嘉深鞠一躬,“如果冇有甚麼事情的話,那我就先去上課了!”
“比如撿江水源同窗剩下不要的啦、比如成績不好也敢當班長啦,諸如此類!以是你為了教員,而為了其他同窗,就勉為其難擔負幾天吧!”
江水源遊移地答道:“《四書章句集註》和《古文觀止》算麼?”
見江水源麵有羞赧之色,朱清嘉欣喜道:“彆看這兩本書是國粹入門讀物,但內容豐富、意蘊深遠,特彆是《四書章句集註》,值得一輩子去揣摩體悟。像北宋初年宰相趙普,號稱‘半部《論語》治天下’,而《論語》不過是四書中的一種。元明清很多理學學者都是從四書中拈取一鱗半爪立論,然後便能夠卓然名家,比如心學宗師王陽明的‘知己’出自《孟子》、明末大儒劉宗周的‘慎獨’出自《大學》。你現在這個春秋就是要把它們熟記於心,瞭解倒不消焦急,因為有些事理受春秋、經曆所限,即便是現在跟你報告了,你也很難體味,倒不如本身漸漸體味參悟來得深切透辟!”
江水源問道:“那依朱教員之見,我接下來該讀甚麼書呢?”
“但博覽群書究竟要博覽哪些書呢?這就是曾文正公所言的‘看書不成不知所擇’,即讀書要按照本身的愛好旨趣、治學方向遴選要看的冊本,不然古今中外各種冊本浩如煙海,就算你不眠不休,百年工夫又能讀完多少?並且肯定方向以後你還是要接著遴選哪些書該先讀、精讀,哪些書要略讀、速讀。在選書過程中既要仰仗本身眼力,更要藉助前人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