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紀道士討生活指南_第56章 搞老莊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莊子在諸侯混戰、爭霸天下的社會裡,不肯與統治者同流合汙,便隱居著書,用心研討道學。後成為先秦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作為道家學派鼻祖的老莊哲學是在中國的哲學思惟中獨一能與儒家和厥後的佛家學說分庭抗禮的當代巨大學說。它在中國思惟生長史上占有的職位毫不低於儒家和佛家。

周顯王二十年(前349年),二十一歲。莊全佳耦為莊周娶妻鐘離氏。

周顯王二十二年(前347年),二十三歲。任漆園吏,免除兵役。

關於莊子卒年,馬敘倫詳考各種相乾史籍,連絡戰國期間帝王編年,得出了一個大抵的範圍:周赧王十七年(前298年)至周赧王二十九年(前286年)之間。

莊子前去見惠施,說:“南邊有一種鳥,它的名字叫鵷鶵,你曉得它嗎?那鵷鶵從南海騰飛飛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樹不棲息,不是竹子的果實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在此時貓頭鷹拾到一隻腐臭的老鼠,鵷鶵從它麵前飛過,貓頭鷹抬頭看著,收回‘喝!’的痛斥聲。現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國來嚇我嗎?”

莊子說:“請回到我們開首的話題。你說:‘你如何曉得魚歡愉’這句話,就是已經曉得了我曉得魚的歡愉而問我,而我是在濠水河邊上曉得的。”

周顯王七年(前362年),宋桓公兼用儒墨,重用大儒裘氏弟子鄭緩,墨家巨擘田襄後輩子惠盎。莊周八歲,師從裘氏學儒。

莊子在哲學思惟上擔當和生長了老子“道法天然”的思惟觀點,使道家真正成為一個學派,他本身也成為了道家的首要代表人物,與老子並稱“道家之祖”。莊子之學其要本歸於老子之言,故其著書十餘萬字,大多都是寓言,如此中的《漁父》《盜蹠》《胠篋》等篇,都是用來辨明老子的主張的。他把“貴生”“為我”引向“達生”“忘我”,歸結為天然的“道”“我”合一。

惠施雙手奉上一袋賻金,放入瓦盆,暗自罵了一句“活見鬼”,便告彆了。

莊子約生於周烈王七年(前369年)。這首要從兩個方麵考查。起首,《史記》記錄莊子與梁惠王、齊宣王同時,又記有楚威王派使者厚幣聘莊子一事。楚威王元年(前339年),即梁惠王三十二年、齊宣王三年,而威王卒於十一年(前329年),且“周能致楚聘,必已三四十歲”,則莊子生年應不晚於公元前369至公元前359年。其次,《莊子》“於魏文侯、武侯皆稱諡”,而於惠王“初稱其名,又稱為王”,則莊子的生年應“在魏文侯、武侯之世,最晚當在惠王初年”,亦即周烈王七年。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