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宋1_第四節 集英殿風波 下 2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然其諸法推行之時,亦很有人攻訐不已,惟多迂怪之論。安石既主其議,亦頗保護之。亦此時呂惠卿不在,石越與安石亦頗能相濟也。

“古者所謂兼聽則明,偏聽則暗。隻要皇上廣開言路,何憂不能明察秋毫之微,萬裡之遠?”

據桑安國遺稿《白水潭紀聞》,當時石越幕府中有李丁文者,亦頗預其事。中書久議未決之時,李丁文勸石越速見王安禮與曾布,盼二子為助,又勸以書報安石,言安石實有公忠之心,能夠言辭動之。越拜見安禮與布,而終未以書報安石。桑氏與沈括幫手石越主持白水潭學院事,凡石越之謀,頗預之。彼言非虛也。故後代頗疑石越於此時已與安石分歧也。

“再次一等的弊端,則是奸吏藉端魚肉鄉民。明顯朝廷定二分利,他們收三分乃至六分,本身從中貪汙投機。又有一等弊端,則是官吏恐怕在期限內收不回青苗錢,不等農夫到收成的季候,便催令農夫還錢,此時農夫如何有錢還?官吏如狼似虎,又不敢不還,隻好典當產業,青苗法由便民反而變成害民……”

“皇上說的是,王丞相的確是個忠臣,此事天下皆知。”石越對這一點倒冇有貳言,實際上天子說的全數在理。

“此法古之良吏曾經推行過,但是未及遍及。是以一村一鄉一裡為單位,由農夫誌願插手,相互幫忙出產的體例。比方某村,有二十戶插手合作社,則此二十戶在做完本身家的事情以後,凡於大師都無益的公益奇蹟,如修路、挖渠等等,皆當一起去做,如此則平時一家一戶難以做到的事情都能做成,二十戶人家一齊得利。又各家各戶,有人有牛,有人無牛,則有牛者助無牛者種田,無牛者則以呼應勞力賠償有牛者,如此則不誤農時。又,凡費事之家,不能得青苗錢之濟,則合作社其他社員一齊出資幫忙他,待到他家道好轉,再還清這筆錢。”

石越這些天經心全意撲在白水潭的校務上,每天又要親身講學,又要到處就西席,凡是汴都城裡在天然科學上麵有所成績的人,他都親身請到了;還要辦理門生,累了小我仰馬翻。幸虧桑充國和沈括幫他很多,隻是傳聞中沈括彷彿被王安石相中,乃至能夠要做到三司使了,也不曉得他還能幫本身多久。

“何謂農業互濟合作社?”天子對此大感興趣。

“皇上健忘了昔日朝廷給邊疆守軍運糧的事了嗎?”石越淺笑道。

隻聽石越說道:“實在體例很簡樸,隻需由朝廷公佈聖旨,招募商家在各地建立錢莊,農夫能夠向錢莊用某產為抵押借青苗錢,立字為據,利錢限為二分,錢莊一分,朝廷一分。如此朝廷能夠不動常平倉,免征收履行之勞,坐收其利,而商家自無益潤可得,亦樂於去做,百姓則不受強征之苦。此三麵皆無益之事……”

“但是如卿所說的,若真是瞽者摸象,那麼究竟有多少個處所百姓受青苗法之擾,又有多少刁猾之吏從中肇事擾亂百姓?朕為天子,亦不能不問。唐太宗所謂民為水,君為舟,民意民氣,實在不成輕視的。”趙頊對民意,是一貫很正視的。

“卿言甚善,卿可將此事寫成劄子呈上,朕當下中書議行此二法。”趙頊真是可貴的奮發,這個石越,的確不是凡品。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