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宋英烈_第九十六章 擁兵自保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麵對陳守忠如雪片般發來的求援信,南漢君臣甚是震恐。劉鋹趕緊派龔澄樞攜旨往賀州宣慰將士,以期鼓勵世人士氣,死守賀州,為朝廷救兵到來爭奪充足的時候。

在周軍一個師屬炮兵團、三個團屬炮虎帳上百門火炮的連番轟擊,以及三個團步兵隨後建議的迅猛突擊之下,南漢舟師隻對峙了不太小半個時候便全軍崩潰。登陸批示的伍彥柔未及登船,便被周軍擒獲。其麾下三萬人馬四散奔逃,能夠幸運逃脫、逆流而下、活著退到封州的不敷五千人。餘眾或沉於江底、或泊岸向周軍投降,三萬舟師喪失超越八成,幾近全軍淹冇。

建隆六年農曆三月初十,潘崇徹接任都統之職,率雄師五萬北上聲援賀州,並於五日掉隊至間隔賀州二百裡的封州屯駐。

對此,龔澄樞則是心知肚明。他很清楚光靠一道空無一物的聖旨是不成能鼓勵起賀州守軍守土禦敵、決一死戰的決計的。是以,當週軍過白霞、拔馮乘,前鋒直**離賀州不過十來裡的芳林堡後,龔澄樞二話冇說,當即便不辭而彆,倉促出城,登上一葉輕舟,頭也不回的逃往番禺。

劉鋹對伍彥柔充滿了信心,可戰役不是宴客用飯,是不是有真才實學,到了疆場之上便會透露無疑。建隆六年農曆三月初六,由伍彥柔所率的南漢舟師因為輕敵冒進、疏於窺伺,在賀州以東南州裡的賀江岸邊夜泊歇息時,遭到早就偵知其行跡,事前埋伏於兩岸的周軍俄然攻擊。

雖說潘崇徹已有近十年未曾領兵,但身為南漢的一代名將,其對軍事方麵的存眷和敏感度卻從未降落。自打“清園”兄弟順勢而起仰仗幽雲之戰一舉成名,並由此建立北平軍,創下一番基業開端,便引發了遠在數千裡以外的潘崇徹的存眷。待到北平軍借勢南下,平滅了趙匡胤及其翅膀、掌控了大周朝廷的權益,潘崇徹更加認識到這是一股能夠擺佈天下情勢的力量,是一支足以掃平天下、一統寰宇的力量。而隨後產生的撻伐荊湖、南唐、後蜀等等,一係列的滅國之戰,無一例外的證瞭然其判定的精確性。實際上,當週軍南征、打擊賀州的動靜傳來後,潘崇徹便已很明白南漢小朝廷光陰無多,任何抵當在那支被世人稱為“天下第一軍”的“飛龍軍”麵前都會不堪一擊、毫無勝算——這也是他此前回絕領兵掛帥的另一個首要啟事。

白霞失守,五千救兵逃返來的還不到兩千,賀州守將陳守忠心中更加惶恐,連連派出信使往興王府求援。

動靜傳到興王府,南漢君臣更加惶懼。為了自家的江山社稷,劉鋹在無法之下,隻能低下崇高的頭,放下身材,接連派出使者及朝中重臣前去潘崇徹府上,請其出山,領兵抗周。麵對一天幾道旨意的催請和不竭登門的朝廷大員,潘崇徹就算再不肯意,也不得不給劉鋹這個麵子,遵旨而行。不然將劉鋹逼得狠了,於顏麵無存的環境下,很能夠會對潘崇徹本人乃至對其家人動起殺機。

不成想,潘崇徹自當初因為劉鋹的猜忌而被消弭兵權、賦閒在家後,早就心灰意冷,偶然再為這個昏君賣力。是以,任命下達後,其並未接旨,而是以本身眼病複發、視物恍惚、冇法領兵帶隊為由推托出去。劉鋹聞聽不由勃然大怒,恨恨的道:“不過幾萬周軍,何必他潘崇徹出馬,大將伍彥柔便不知方略、不會兵戈嗎?”隨即,便下旨命伍彥柔為都統,率舟師三萬溯江而上,前去聲援駕州。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