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宋英烈_第七十八章 兩路伐蜀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相較而言,後蜀孟昶君臣在這方麵就要差上很多。如果說,他們明曉得當初契丹人在收了李煜的重禮,並在口頭上承諾在需求時會對其施以援手,終究卻坐看南唐(江南)滅亡而毫無反應的環境下,仍然派人去和前者談締盟、談攻周,還能夠解釋為“病急亂投醫”,解釋為孟昶和他的一班部下在應對危急時才氣不敷。那麼,在挑選前去契丹構和締盟事件的使者時,放著那麼多的文臣武將不去挑選,恰好選上了一個早就心向大周,一到開封便跑去告發的趙彥韜當副使,就不能不說孟昶和他的一班肱股重臣們既冇有識人之明,也貧乏禦下之術,底子不配做一方諸侯。也恰是因為後蜀君臣的這連續串臭棋、敗筆,才使得其求援不成,反而將本身圖謀不軌的根據、鐵證送到了後周朝廷手上,使對方能夠名正言順的出兵討伐,連“不奉詔旨”的戲碼都省了。

除了上述作戰軍隊以外,後周朝廷還為兩路雄師裝備了大量的夫子和運輸船隻,以保障兩軍糧草、軍器等後勤物質的供應需求。彆的,作為前期籌辦事情的一部分,多量諜報部捕快以及遭到朝廷密令的商賈、搭客,操縱各種體例深切後蜀各地刺探動靜、勘察地形,彙集其城池數據、駐軍環境,為雄師征討供應了大量詳確、精確的諜報,繪製了大量詳確、精確的輿圖,使兩軍統帥能夠按圖索驥、有的放矢的展開軍事行動――此中主動投效後周朝廷的趙彥韜亦著力頗多。

建隆五年農曆仲春初二,當後周朝廷討伐後蜀的旨意還在曉喻四方的路途上時,早就在鳳州、歸州兩州附近奧妙集結待命的後周北、東兩路伐蜀雄師已經聞風而動,敏捷前出,殺向劈麵的興州、夔州。

作為行營都統的王昭遠雖從未打過大仗,但其夙來好讀兵法戰冊,一貫自誇胸中有雄兵百萬,常自比為當代諸葛武侯。是以,當蜀主暗裡表示“本日周軍雄師南下,乃愛卿締盟契丹、共抗周軍之計所召,還望愛卿奮戰殺敵,為朕立下大功”時,他不但不感到忸捏、惶恐,反而將胸脯拍的山響,讓自家主公不必擔憂,本身此去必破周軍。而當宰相李昊等大臣出城為其餞行時,王昭遠先是手執鐵快意批示雄師變更,大言不慚的自比諸葛孔明。待到酒酣耳熱之際,其更是捋胳膊、挽袖子,傲慢的對李昊等人說道:“吾此去興州慢說是將竄犯之周軍擊退,便是統領麾下這數萬精乾兒郎持續北上、篡奪中原,亦不過是易如反掌之事。”

建隆五年農曆仲春初八後蜀救兵自成都北上。同日,大周伐蜀北路軍霸占興州,毀滅蜀軍七千餘人,緝獲興州所藏軍糧四十餘萬石,興州刺史藍思綰率殘兵退保西縣。

東路軍以建國伯、殿前司副都批示使、右金吾衛大將軍、宣大鎮總兵官程飛為主帥,以建國子、殿前司水軍副都批示使、右武衛大將軍辛飛宇為副帥,自歸州溯江西上――程飛宣大鎮總兵官的職責暫由高傲沽港趕去的黃海代理。該軍下轄“飛龍軍”第一分解步兵師一部步兵第三團、第五分解步兵師主力(步兵第十三團、第十四團,師屬炮兵團,師屬馬隊團,後勤支救兵隊)、第一江防艦隊主力(包含五艘嘗試型蒸汽動力戰艦在內的各型戰艦八十餘艘),以及保安軍四個團,總計近四萬雄師。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