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宋英烈_第四十七章 通天之路(十八)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六大兩小八口箱子搬進殿中後,王崤峻等人便在柴榮以及張、趙兩位大臣獵奇的目光中,將箱子蓋一一翻開,暴露了內裡裝的東西。和小黃門以及宮門口的軍將一樣,在這些禮品中,柴榮以及張、趙二人獨一能認出來的就隻要五把橫刀和那一箱子鉛丸。

當“臣趙匡胤”這四個字從這位黑臉大臣的嘴中說出來時,除了一早就已經猜想到其身份的張維信外,其他穿越者包含王崤峻在內,都下認識的昂首去看這位在本身本來阿誰時空的汗青中鼎鼎大名的趙老邁、宋太祖。

就在趙匡胤想向柴榮建議多采購一些望遠鏡,以便為禁軍每個軍批示使都配一隻時,中間那位張姓大臣卻攔住他的話頭,說道:“陛下,臣感覺這個王崤峻的報價恐怕有假。”

所幸草民的結拜兄弟中有人曾在外洋島國粹習過玻璃的製造體例,來到中土後便試著用中土的質料做出了一批玻璃。厥後,其他兄弟又操縱這些玻璃,再加上在外洋學到的望遠鏡製造體例,製造出了這類單筒望遠鏡。恰是有了這些先決前提,這些望遠鏡的造價纔會像草民說的那樣昂貴。並且,三十貫還是全部望遠鏡的本錢,如果單算玻璃鏡片的本錢,還要再低一些。”

關於望遠鏡的造價,王崤峻在解纜前是谘詢過劉文東的,見柴榮扣問,他便見禮道:“啟稟陛下,草民在來京麵聖前,曾特地問過賣力製造望遠鏡的兄弟。據他說,以中土現有的質料和出產工藝,製造這類層次的望遠鏡需求利用八十個工時,也就是一個諳練工匠要乾四十個時候擺佈。在不包含工匠人為的環境下,每隻望遠鏡的本錢破鈔約莫是三十貫。”

柴榮把望遠鏡在本技藝落第起放下兩三次後,當即便命人將殿外路過的阿誰小寺人叫進殿來。顛末近間隔的察看,柴榮肯定麵前的這個小寺人和本身在這所謂的“望遠鏡”中看到的邊幅一樣。揮手將阿誰莫名其妙被叫來麵君的小寺人打發走後,柴榮命身邊的寺人將望遠鏡交於兩名親信大臣試用。

說著,他將手中拿的望遠鏡舉起,用手指敲了敲上麵鑲嵌的玻璃鏡片,說道:“陛下,如果臣冇看錯的話,這望遠鏡上所鑲嵌的應當是非常貴重的琉璃或者水晶。據臣所知,這兩種東西在市道上的代價均非常的高貴。不要說全部望遠鏡,就光是這一片琉璃或者水晶,隻怕冇稀有百貫也休想買到。可王崤峻卻說每隻望遠鏡隻需三十貫,這較著是在欺瞞陛下。”

“這個琉璃,唔,按汝的說法應當是叫玻璃的製造本錢,真的如此便宜嗎?”柴榮有些不太信賴的問道,“汝且說說,這玻璃是如何製造出來的,都需求哪些質料,破鈔多少人力?”

不過,這些都是對不知內幕的人來講的。這類所謂的琉璃在外洋也有,不過在草民之前住的海島上,這東西被稱為玻璃。在島上,用這類玻璃製造的器物屬於居家常用之物,代價極其昂貴。即便是平常百姓之家,也還是用得起。

“陛下,草民向朝廷獻望遠鏡美滿是出於誌願,……”王崤峻還想再爭奪一下,可話才說了一半便被柴榮攔住。就見柴榮擺了擺手,說道:“朕意已決,爾等不必再說。”

聽王崤峻說禮品能夠作證據,柴榮感覺很奇特,忙命殿外的侍衛將王崤峻等人帶來的禮品抬進殿來。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