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宋英烈_第四十七章 通天之路(十八)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不過,現在柴榮還不曉得麵前這些“奸商”會“黑”到如此境地,以是在王崤峻提出要與眾兄弟籌議後,他笑道:“朕常聽人說‘無商不奸’,之前還感覺不免有些言過實在,本日與爾等一見以火線才曉得此言不虛。也罷,從爾等如此躊躇的景象看,這玻璃買賣確切是個一本萬利的買賣。何況,這是爾等餬口的手腕,朕總不能為了滿足本身的獵奇之心就斷了爾等的財路。爾等也不必再操心籌議了,朕不再扣問這事就是。”

之以是有這類不同,就在於中土人士不體味其製作過程,冇法做出近似的器物。正所謂‘物以稀為貴’,當一種器物隻能從萬裡以外的異域外邦才氣獲得時,不管其製造本錢有多低,其在中土的代價都會非常的昂揚。

聽王崤峻說禮品能夠作證據,柴榮感覺很奇特,忙命殿外的侍衛將王崤峻等人帶來的禮品抬進殿來。

見柴榮態度果斷,王崤峻也不便再膠葛於此事。他頓時轉移話題,順手拿起另一隻小木箱中盛放的,用紅綢包裹著的玻璃鏡子說道:“陛下,這是草民送給陛下的第二件禮品――玻璃鏡子。”

不過,這些都是對不知內幕的人來講的。這類所謂的琉璃在外洋也有,不過在草民之前住的海島上,這東西被稱為玻璃。在島上,用這類玻璃製造的器物屬於居家常用之物,代價極其昂貴。即便是平常百姓之家,也還是用得起。

所幸草民的結拜兄弟中有人曾在外洋島國粹習過玻璃的製造體例,來到中土後便試著用中土的質料做出了一批玻璃。厥後,其他兄弟又操縱這些玻璃,再加上在外洋學到的望遠鏡製造體例,製造出了這類單筒望遠鏡。恰是有了這些先決前提,這些望遠鏡的造價纔會像草民說的那樣昂貴。並且,三十貫還是全部望遠鏡的本錢,如果單算玻璃鏡片的本錢,還要再低一些。”

就在趙匡胤想向柴榮建議多采購一些望遠鏡,以便為禁軍每個軍批示使都配一隻時,中間那位張姓大臣卻攔住他的話頭,說道:“陛下,臣感覺這個王崤峻的報價恐怕有假。”

麵對柴榮扣問的目光,王崤峻隻得照實稟報導:“啟稟陛下,草民所報代價並無半點子虛。不錯,這望遠鏡上所鑲嵌的確切是中土所謂的琉璃,並且是極初級的,完整無色透明的琉璃,其在市道上的代價確切在數百貫之多。

“陛下,草民向朝廷獻望遠鏡美滿是出於誌願,……”王崤峻還想再爭奪一下,可話才說了一半便被柴榮攔住。就見柴榮擺了擺手,說道:“朕意已決,爾等不必再說。”

柴榮把望遠鏡在本技藝落第起放下兩三次後,當即便命人將殿外路過的阿誰小寺人叫進殿來。顛末近間隔的察看,柴榮肯定麵前的這個小寺人和本身在這所謂的“望遠鏡”中看到的邊幅一樣。揮手將阿誰莫名其妙被叫來麵君的小寺人打發走後,柴榮命身邊的寺人將望遠鏡交於兩名親信大臣試用。

六大兩小八口箱子搬進殿中後,王崤峻等人便在柴榮以及張、趙兩位大臣獵奇的目光中,將箱子蓋一一翻開,暴露了內裡裝的東西。和小黃門以及宮門口的軍將一樣,在這些禮品中,柴榮以及張、趙二人獨一能認出來的就隻要五把橫刀和那一箱子鉛丸。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