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上的馬隊以及就近登岸的步兵和水兵陸戰隊忙著安營紮寨,遼河上的周軍戰艦則來往穿越,監督著鶴野城臨河一麵城牆及水門,以防有人從這裡逃脫。而鄒振遠則圍城察看城內幕形,為第二天的打擊做著籌辦。
“隻是,此法果然可行嗎?如果城外的周軍不肯共同如何辦?”韓守忠持續詰問道。
“韓將軍此言差矣。”吳縣令擺了擺手,內心劈麵前這位傳聞勇冠全軍的韓將軍如此不開竅非常焦急。他擺佈看了看,見屋內並無旁人,屋外的親兵離著也比較遠,這才上前一步,麵帶奧秘的低聲解釋道:“隻要交兵兩邊有所默契,大戰一天而各無毀傷的事並非不成能產生。”
本來就對與周軍相對抗冇有一點底氣,若不是東京留守府俄然從遼陽城派來這麼一名官拜遼陽府“鄉丁”都批示使的韓守忠韓將軍坐鎮,早就故意主動開城投降的吳縣令聽罷,當即變了色彩,暴露一副惶恐的神采,吃緊問道:“這,這可如何是好?下官身為朝廷命官,為大遼儘忠理所當然。可這城中百姓倒是無辜的,下官如何忍心看著他們慘遭烽火踐踏、生靈塗炭啊!”
目睹劈麵韓守忠的態度有所鬆動,吳縣令曉得機不成失,趕緊趁熱打鐵道:“不經一戰便放棄鶴裡城乃至獻城投降天然不可。那樣的話,不但會墮了我大遼文武官員的聲望,亦有損於韓將軍您的名譽。可如果‘力戰不敵’,為了庇護城內百姓而被迫降周,則不但對朝廷、對遼陽城內的兩位大人有了交代,亦不會有損於將軍您的威名,更能夠挽救數千百姓百姓於倒懸之苦,可謂功德無量啊。”
固然曾經在契丹軍中退役,並擔負過皇弟耶律敵烈的親虎帳副批示,可現在單獨帶領將近兩萬兵馬作戰,且又是水陸並進,這對自投效穿越團隊以來一向幫手吳鵬賣力新兵練習事情的鄒振遠倒是實實在在的頭一回,絕對稱得上是一個龐大應戰。特彆是在獲得吳鵬因為經曆不敷、疆場措置不當而被圍豫州城,身負重傷幾乎丟掉性命的動靜後,鄒振遠的壓力就更大了。要曉得,吳鵬固然也是耐久賣力新兵練習事情,可兒產業初好歹也曾參與批示過幽雲之戰,多少有一些批示萬人雄師作戰的經曆。而本身此前直接批示的兵馬最多也隻要親虎帳的那五百人,連人家的一個零頭都比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