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宋英烈_第一百零六章 蕭將軍出馬,一個頂倆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蕭繼先一番話正刺中了蕭達祥的把柄。正如蕭繼先所說,此前不曉得本身父親的下落和處境也就罷了,現在既已曉得,且本身又有機遇救父親離開苦海卻不去做,他蕭達祥今後另有甚麼臉麵去見家人親眷、去見兄弟朋友、去見自父親淪陷於陣前後便一向牽掛思念、日日吃齋、夜夜唸佛,隻求父親能夠安然返來的母親呢。雖說自古忠孝不能分身,可一個不孝之人就算再如何儘忠報國,隻怕也難稱忠義二字了。更何況,自打他故意投降周軍時起,忠義二字便已與其無緣了。是以,顛末再三衡量、左思右想以後,蕭達祥終究還是把心一橫、牙一咬,猛的一拍桌案,對蕭繼先說道:“也罷。事到現在,我蕭達祥為了父親、為了母親、為了家人親眷,便做一回不忠不義之人又如何。還請賢弟馬上回稟王將軍和吳將軍,就說我蕭達祥決計棄暗投明,為大周效犬馬之勞。楊大帥、王將軍有何調派,蕭某必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王峰和吳鵬在中軍帳內喝茶、感慨,而被他們當作談資的蕭繼先卻涓滴冇有失落、委曲、“虎落平陽被犬欺”的感受。他現在心中隻要一個動機,那就是必然要把這件事辦好,在王大將軍和吳大將軍麵前好好表示一下,讓他們熟諳到本身的才氣,發明本身的才調,如此他們纔有能夠在楊大帥、曾大帥、宋佈政使乃至宋王千歲那邊為本身美言幾句,從而為本身以及叔父離開那座已經關了他們十一年的樊籠、重返人間爭奪到一線機遇、一絲能夠。

確認了對方的身份,蕭達祥也顧不得考慮其在陷於敵陣十一年後為何會於遼周大戰之際呈現在本身麵前的題目,趕緊命部下垂下三隻大筐,將蕭繼先及其侍從吊上城頭。

是以,出了中軍大帳後,蕭繼先冇有任何逗留,帶著那兩個名為侍從,實際上倒是賣力監督其一舉一動的“暗羽”密探一起分開周軍前鋒大營,策馬往長寧城西門奔了疇昔。

王峰聞言則是連連點頭,表示對此舉雙手同意。

目睹蕭達祥在那邊躊躇不決,蕭繼先放動手中的馬奶酒,出言相勸道:“蕭兄,正所謂‘識實務者為豪傑’。現在,大周可謂如日中天,周軍更是強大精乾、天下無敵。而我遼國自幽雲之戰以來便一撅不振,元氣一向未能規複。此次遼、周之戰成果如何,不消小弟說,蕭兄也應當能夠猜到。麵對如此情勢,蕭兄你不從速趁著另有機遇去做挑選,順時應勢做那棄暗投明之舉,更待何時呀!”

固然已經十一年未見、固然對方已經過一個初出茅廬的少年變成了成熟慎重的青年,可一小我的五官眉眼、身形身形倒是不會有太大竄改的。是以,蕭達祥很快便從對方身上模糊看出了蕭繼先當年的影子。再加上對方隨後通過竹筐遞上來的如假包換的蕭布達信物,以及其親筆手劄上那一行行雖好久不見卻仍然熟諳的筆跡和屬於其家屬內部才曉得的花押暗記,終究使蕭達祥信賴來人真的是十一年前陷於敵陣而一向存亡未卜的蕭繼先。而更令他歡暢的是,本身十一年來音信全無的父親竟然還活著,並且從信中所寫來看,其身材彷彿還非常安康。

吃完飯,天氣已顛末端中午,蕭繼先不敢再有所擔擱,向王峰及吳鵬二人告了聲罪,這纔拿著王峰交給他的、由此次北伐左路軍都批示使楊新所寫的勸降信以及蕭布達的信物和寫給兒子蕭達祥的家書分開中軍帳,趕往長寧城內。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