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宋英烈_第一百零六章 蕭將軍出馬,一個頂倆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長寧城內,蕭達祥府邸後宅一座私密的書房當中,蕭達祥雙眉舒展的細心觀瞧著那封由大周北伐左路軍都批示使楊新親筆所寫的勸降信,而在他的劈麵,蕭繼先則不緊不慢的喝著馬奶酒,等著對方的答覆。

蕭達祥聞言不由得擺了擺手,說道:“賢弟你曲解了。為兄並非那種食古不化、不會變通、不識實務之人。遼、周大戰,遼必敗、周必勝的成果為兄也非常清楚。實際上,就算賢弟你不來勸降,隻要周軍統帥承諾為兄不傷害城內的守軍和百姓,為兄也一樣會開城投降。隻是,楊大帥在信中要為兄做的卻並不但僅是開城投降這麼簡樸,而是要為兄去做那背主求榮、叛國投敵、不忠不義之事,這……這實在是有些能人所難了。”

“二十七哥說的在理。”吳鵬附和誌,“想當初蕭繼先、蕭思溫以及那些個被我們俘虜的契丹文武官員哪個不是高高在上的權貴,對我們這些個‘草民’、‘土財主’底子就不屑一顧。即便我們厥後有了契丹人給的官職,在他們眼裡也不過是芝麻綠豆大點兒的小官兒,向來不會被他們放在眼裡。哪曾想,不太短短十幾年的時候,我們這些個曾經的‘草民’、‘土財主’、‘芝麻綠豆官’已然封王的封王、拜相的拜相、牧守一方的牧守一方、撻伐天下的撻伐天下,而那些個本來在我們頭上作威作福的‘大人’們,卻成了我們的階下囚,統統都要看我們的神采行事。不但不敢對我們有任何的不恭和違拗,在我們麵前乃至連大氣兒都不敢喘。‘世事難料’、‘成王敗寇’,這兩句成語還真是至理名言呀!”

兩軍交兵,俄然有人策馬向本身的城池奔來,固然來者隻要三騎,可賣力保衛長寧西城的那名契丹營批示仍然非常警戒,一麵命部下弓弩手做好籌辦,以便隨時能夠開弓放箭,一麵派人向方纔分開西城不久,正在北城方向巡查的守將蕭達祥陳述。

隻是,蕭達祥猜到了城外那三人前來的目標,卻千萬冇有猜到負擔這一任務的人竟然會是本身的一名老熟人。是以,當城下的蕭繼先報上本身的名號時,蕭達祥的第一個反應就是對方不過是個想操縱本身當初與蕭繼先瞭解這一點來博得本身的好感、獲得本身的信賴,以使接下來的勸降事情好做一些的冒牌貨——在蕭達祥看來,蕭繼先淪陷於幽雲之戰已經十一年之久,如何能夠在這個時候呈現在這個處所。可跟著城下的蕭繼先所講的兩人的陳年舊事越來越多、越來越詳細,在城上越聽越心驚的蕭達祥也垂垂變得將信將疑,不由到手扒城牆垛口細心旁觀城下那名自稱蕭繼先的周軍信使,而對方也非常共同的向前提了提馬並提開端,以便讓他能夠看得更清楚些。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