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宋英烈_第一百零六章 蕭將軍出馬,一個頂倆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戴罪建功”、為大周朝廷當說客,這是在北伐雄師解纜之前便已曉得的任務,以是聽到王峰這麼說,蕭繼先冇有感到任何不測,趕緊又起家見禮道:“繼先隻求能夠減輕本身的罪孽,又哪敢苛求甚麼功績。此番入長寧城壓服那蕭達祥,繼先必然會皆儘所能,務求兵不血刃拿下永州。”

固然已經十一年未見、固然對方已經過一個初出茅廬的少年變成了成熟慎重的青年,可一小我的五官眉眼、身形身形倒是不會有太大竄改的。是以,蕭達祥很快便從對方身上模糊看出了蕭繼先當年的影子。再加上對方隨後通過竹筐遞上來的如假包換的蕭布達信物,以及其親筆手劄上那一行行雖好久不見卻仍然熟諳的筆跡和屬於其家屬內部才曉得的花押暗記,終究使蕭達祥信賴來人真的是十一年前陷於敵陣而一向存亡未卜的蕭繼先。而更令他歡暢的是,本身十一年來音信全無的父親竟然還活著,並且從信中所寫來看,其身材彷彿還非常安康。

透過中軍大帳撩起的帳簾,望著蕭繼先垂垂遠去的背影,再看看他那張桌子上幾近冇如何動過的酒菜,王峰與吳鵬相互對視一眼,不由得同時微微搖了點頭。

蕭達祥聞言不由得擺了擺手,說道:“賢弟你曲解了。為兄並非那種食古不化、不會變通、不識實務之人。遼、周大戰,遼必敗、周必勝的成果為兄也非常清楚。實際上,就算賢弟你不來勸降,隻要周軍統帥承諾為兄不傷害城內的守軍和百姓,為兄也一樣會開城投降。隻是,楊大帥在信中要為兄做的卻並不但僅是開城投降這麼簡樸,而是要為兄去做那背主求榮、叛國投敵、不忠不義之事,這……這實在是有些能人所難了。”

蕭繼先一番話正刺中了蕭達祥的把柄。正如蕭繼先所說,此前不曉得本身父親的下落和處境也就罷了,現在既已曉得,且本身又有機遇救父親離開苦海卻不去做,他蕭達祥今後另有甚麼臉麵去見家人親眷、去見兄弟朋友、去見自父親淪陷於陣前後便一向牽掛思念、日日吃齋、夜夜唸佛,隻求父親能夠安然返來的母親呢。雖說自古忠孝不能分身,可一個不孝之人就算再如何儘忠報國,隻怕也難稱忠義二字了。更何況,自打他故意投降周軍時起,忠義二字便已與其無緣了。是以,顛末再三衡量、左思右想以後,蕭達祥終究還是把心一橫、牙一咬,猛的一拍桌案,對蕭繼先說道:“也罷。事到現在,我蕭達祥為了父親、為了母親、為了家人親眷,便做一回不忠不義之人又如何。還請賢弟馬上回稟王將軍和吳將軍,就說我蕭達祥決計棄暗投明,為大周效犬馬之勞。楊大帥、王將軍有何調派,蕭某必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目睹蕭達祥在那邊躊躇不決,蕭繼先放動手中的馬奶酒,出言相勸道:“蕭兄,正所謂‘識實務者為豪傑’。現在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