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癮1_24|11.23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3.15子入太廟,每事問。或謂:“孰謂鄹人之子知禮乎?入太廟,每事問。”子聞之,曰:“是禮也。”

2.23子張問:“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

3.3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4.26子遊曰:“事君數,斯辱矣;朋友數,斯疏矣。”

5.4子貢問曰:“賜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璉也。”

4.24子曰:“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4.22子曰:“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

3.4林放問禮之本。子曰:“大哉問!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也,甯戚。”

1.14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2.24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諂也。見義不為,無勇也。”

3.6季氏旅於泰山。子謂冉有曰:“女弗能救與?”對曰:“不能。”子曰:“嗚呼!曾謂泰山不如林放乎?”

3.21哀公問社於宰我。宰我對曰:“夏後氏以鬆,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顫栗。”子聞之,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4.21子曰:“父母之年,不成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4.19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4.25子曰:“德不孤,必有鄰。”

2.2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天真。’”

4.16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4.7子曰:“人之過也,各於其黨。觀過,斯知仁矣。”

4.17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4.5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冒昧必因而,顛沛必因而。”

3.8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覺得絢兮。’何謂也?”子曰:“繪過後素。”曰:“禮後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已矣。”

1.12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可,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成行也。”

2.8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覺得孝乎?”

2.11子曰:“溫故而知新,可覺得師矣。”

1、3子曰:“巧舌令色,鮮矣仁!”

1.10子禽問於子貢曰:“夫子至因而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4.11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3.10子曰:“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觀之矣。”

4.2子曰:“不仁者不成以久處約,不成以好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5.2子謂南容:“邦有道,不廢;邦無道,免於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4.1子曰:“裡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