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有子曰:“信近於義,言可複也。恭近於禮,遠熱誠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
4.24子曰:“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3.14子曰:“周監於二代,鬱鬱乎文哉!吾從周。”
1.6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博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4.26子遊曰:“事君數,斯辱矣;朋友數,斯疏矣。”
3.13天孫賈問曰:“與其媚於奧,寧媚於灶,何謂也?”子曰:“不然。開罪於天,無所禱也。”
4.13子曰:“能以謙遜為國乎,何有?不能以謙遜為國,如禮何?”
4.4子曰:“苟誌於仁矣,無惡也。”
1、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1.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3.6季氏旅於泰山。子謂冉有曰:“女弗能救與?”對曰:“不能。”子曰:“嗚呼!曾謂泰山不如林放乎?”
3.24儀封人請見,曰:“君子之至於斯也,吾何嘗不得見也。”從者見之。出曰:“二三子何患於喪乎?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
3.9子曰:“夏禮,吾能言之,杞不敷征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敷征也。文獻不敷故也。足,則吾能征之矣。”
3.18子曰:“事君儘禮,人覺得諂也。”
3.21哀公問社於宰我。宰我對曰:“夏後氏以鬆,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顫栗。”子聞之,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2.22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故行之哉?”
2.1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3.16子曰:“射不主皮,為力分歧科,古之道也。”
3.17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子曰:“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
3.10子曰:“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觀之矣。”
1.7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2.2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天真。’”
4.19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防盜章之水哥帶你學《論語》,察看註釋請登錄。
2.6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
4.16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3.1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成忍也?”
4.8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3.22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謂:“管仲儉乎?”曰:“管氏有三歸,官事不攝,焉得儉?”“但是管仲知禮乎?”曰:“邦君樹塞門,管氏亦樹塞門。邦君為兩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禮,孰不知禮?”
3.7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
4.21子曰:“父母之年,不成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3.26子曰:“居上不寬,為禮不敬,臨喪不哀,吾何故觀之哉?”
2.12子曰:“君子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