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王深思半晌,朗聲道:“魏將軍所言,孤亦曉得。然秦之威脅,如懸頂利劍,趙國若破,諸國難存。今孤發起,各國於邯鄲設聯軍大營,共推統帥,同一調劑兵馬、調配糧草,合力抗秦。且趙國願以鐵礦、良馬,補給諸軍耗損。”
王賁拔劍怒斬桌案一角:“此番竟栽於趙國之手,實乃奇恥大辱!待回師清算,必踏平邯鄲,血洗此仇。”範雎卻沉聲道:“將軍息怒,趙國既有各國救兵,城防亦堅,強攻非良策。我觀六國聯軍,貌合神離,魏韓弱且扭捏,楚海內部紛爭不竭,燕人瞻前顧後,我等可再次施誹謗計,分化其心,而後各個擊破。”
邯鄲城外,聯軍探子來報秦軍意向,李牧速調兵馬,佈陣迎敵。然因之前流言影響。
流言流言如毒霧,在聯軍間分散,諸軍將領間漸生嫌隙,互有猜忌。魏國部分將士吵嚷著要回師,不肯再留。
邯鄲城經此惡戰,仿若一名重傷瀕死卻固執挺過鬼門關的兵士,城牆千瘡百孔,磚石碎落,街巷儘是殘垣斷壁,炊火熏燎後的死寂滿盈各處。
百姓們拖著怠倦身軀,於廢墟間翻找可用之物,眼中既有劫後餘生的光榮,亦有對未知明日的惶恐。
魏軍弓弩齊發,阻擊秦軍後續軍隊;燕軍敢死之士,穿越陣間,襲擾秦軍側翼。
秦軍見聯軍不中計,遂展開強攻。投石車拋射巨石,砸向聯虎帳地與邯鄲城牆,營帳起火、城垣震顫。
李牧見軍心不穩,心急如焚,一麵嚴懲傳播流言者,一麵親赴各營,陳述短長,安定軍心,可裂縫已然呈現,聯軍合作不複往昔默契。
他國救兵於城外與秦軍短兵相接,刀光劍影,血肉飛濺。楚軍以勇力著稱,奮勇砍殺秦軍前鋒。
齊軍銳不成當,秦軍腹背受敵,慌亂敗退,聯軍順勢反擊,追擊數十裡,斬獲頗豐,再次解了邯鄲之圍。
楚國項梁為證明淨,清查軍中物質,致軍務暫歇,練習停滯。
可秦軍畢竟兵多將廣,敏捷調劑擺設,再次合圍聯軍。目睹聯軍危在朝夕,趙國密使快馬加鞭奔赴他國,懇請增兵救濟。
深知此番不過是在秦國虎狼之師利爪下幸運擺脫,危急從未遠去。
說罷,附耳低語,獻出戰略,王賁聽後,神采漸緩,嘲笑點頭。
鹹陽城作坊日夜趕工,鍛造精美兵器,打造堅毅攻城東西,籌辦糧草輜重堆積如山。嬴政親赴校場閱兵,秦軍陣列森嚴,士氣昂揚,高呼“蕩平六國”,聲震雲霄,隨後雄師開赴,浩浩大蕩再赴邯鄲,一起煙塵蔽日,氣勢洶洶。
關頭時候,李牧親率趙國精銳鐵騎,從秦軍包抄圈虧弱處突圍而出,繞道秦軍火線,突襲其攻城東西營地,燒燬投石車、砸爛攻城錘,秦軍守勢為之一滯。城內公子偃、公子嘉構造百姓,運送物質、救治傷員,鼓勵士氣,孩童亦在街巷呼喊助勢,援助城外聯軍。
參議悠長合縱之法,或設常置聯軍、互派監軍,或按期會盟、共商國策,力求突破秦國一一擊破的圖謀。
李牧見狀,強壓肝火,傳令嚴守,不成輕舉妄動。
經一番參議,各國終達成共鳴,於邯鄲城外安營練營,選李牧為聯軍統帥,緊鑼密鼓整武備戰。
朝堂之上,趙王調集各國救兵將領與本國重臣,商討後續之策。
秦虎帳地,王賁與範雎麵色陰沉,看著殘兵敗將、狼籍營帳,肝火中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