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城外,聯軍探子來報秦軍意向,李牧速調兵馬,佈陣迎敵。然因之前流言影響。
他國救兵於城外與秦軍短兵相接,刀光劍影,血肉飛濺。楚軍以勇力著稱,奮勇砍殺秦軍前鋒。
鹹陽城作坊日夜趕工,鍛造精美兵器,打造堅毅攻城東西,籌辦糧草輜重堆積如山。嬴政親赴校場閱兵,秦軍陣列森嚴,士氣昂揚,高呼“蕩平六國”,聲震雲霄,隨後雄師開赴,浩浩大蕩再赴邯鄲,一起煙塵蔽日,氣勢洶洶。
魏軍弓弩齊發,阻擊秦軍後續軍隊;燕軍敢死之士,穿越陣間,襲擾秦軍側翼。
不久,邯鄲城內流言又起,暗傳楚國項梁借聯軍之名,欲擴大權勢、掌控他國軍隊,還私吞糧草武備。
王賁拔劍怒斬桌案一角:“此番竟栽於趙國之手,實乃奇恥大辱!待回師清算,必踏平邯鄲,血洗此仇。”範雎卻沉聲道:“將軍息怒,趙國既有各國救兵,城防亦堅,強攻非良策。我觀六國聯軍,貌合神離,魏韓弱且扭捏,楚海內部紛爭不竭,燕人瞻前顧後,我等可再次施誹謗計,分化其心,而後各個擊破。”
流言流言如毒霧,在聯軍間分散,諸軍將領間漸生嫌隙,互有猜忌。魏國部分將士吵嚷著要回師,不肯再留。
李牧見軍心不穩,心急如焚,一麵嚴懲傳播流言者,一麵親赴各營,陳述短長,安定軍心,可裂縫已然呈現,聯軍合作不複往昔默契。
趙王深思半晌,朗聲道:“魏將軍所言,孤亦曉得。然秦之威脅,如懸頂利劍,趙國若破,諸國難存。今孤發起,各國於邯鄲設聯軍大營,共推統帥,同一調劑兵馬、調配糧草,合力抗秦。且趙國願以鐵礦、良馬,補給諸軍耗損。”
於戰國亂世當中,為六國存續燃起微小卻固執的但願之火。
秦虎帳地,王賁與範雎麵色陰沉,看著殘兵敗將、狼籍營帳,肝火中燒。
與此同時,秦國海內,嬴政下旨天下征兵,關中、巴蜀等地青壯紛繁參軍,秦軍兵力敏捷擴大。
城內富戶們捐削髮財,助軍資餉;工匠們日夜搶修城防、打造兵器。就在聯軍防地幾近崩潰時,齊國援兵仿若天降,從秦軍火線殺入,本來趙國以互市之利、邊疆城邑承諾,說動齊國出兵。
經一番參議,各國終達成共鳴,於邯鄲城外安營練營,選李牧為聯軍統帥,緊鑼密鼓整武備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