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亡雲煙事_第5章 邊庭傳烽火 (3)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方旭道:“不錯,然遣多少人馬為援,何報酬將,何時方能起兵,象山無妨先說說。”

趙具接了聖旨,午後上了奏疏,奏請七今後離都往漢中到差。鄭帝批了“準”。這些都是常見的流程罷了。

太子道:“如此說,我等可有應對之策?”

方旭道:“臣覺得,盧象山回都,必定接任熊飛軍都批示使之職。至於練材,並無罪愆,又有多年功績。當今不會無端免除,隻怕多是接任盧象山虎賁軍都批示使一職,調離梁都,也就是了。”

趙具悻悻不語,端起酒杯一飲而儘。徐恒忽道:“袁相公不會說出去。他不肯憑藉太子,是怕我等事敗;他不會對彆人言及此事,是怕我等事成。方相公說的不錯,他隻願隔岸觀火,便可進退自如。若我等事敗,他雖無功績,隻憑資格便可升任輔弼,率領百官;若我等事成,他亦無罪,還可保目下之位,又何樂而不為。”

趙具道:“我早說不該摸索於他,現在事機不密,若漏出風去,如何是好?”

方旭道:“事機不密?漏出風去?我等做何事不密?袁宜直又能漏出何風去?這宴席之上,我等未說一句悖逆之言,也未要他做僭越之事,袁宜直能說出甚去?毫無實證之事,袁宜直必不會說,練材過慮了。”

方旭道:“袁宜直不入吾彀中,隻欲隔岸觀火,此人不成用矣。”

方旭撚鬚點頭,卻不言語。徐恒之策與他所想大抵無二,但他卻不肯說。隻因北疆若兵敗今後必召罵名,如果死傷過量隻怕還要有擔罪名之人。他恰是看出徐恒才乾過人,成心引他說出,今後便不需他擔這獻策之名了。然這徐恒思慮如此周到,戰略更加周祥,卻也令他非常顧忌。

正月二十八晨,北疆六百裡加急軍報送到政事堂。方旭、袁端二人看著火漆粘著兩根羽毛的軍報歎了口氣,猜想到本年北疆不得承平,卻不想來得如許早。

方旭嘲笑道:“當今隻怕已經曉得了。”

過了上元節,這年便算是過完了。正月十六,政事堂便明發聖諭:著趙具任虎賁軍都批示使一職,出鎮漢中,統兵抵抗西蜀。

太子道:“莫非聖上不怕練材公在外擁兵自重?”

徐恒接道:“殿下,我朝軍製,批示使以上武官無統兵之責,兵不識將,將不識兵。趙都司統兵出征天然能批示兵馬,但若回都勤王,無聖旨兵符,隻怕兵將難以批示,更何況盧象山運營虎賁軍多年,駐紮漢中也有三年了,部下皆是親信將領,趙都司想要這些驕兵悍將佩服,隻怕尚需光陰。不但如此,如果當今要問罪於趙都司,則隻需一紙聖旨罷了。”

方旭沉吟道:“當今若調練材出鎮漢中,政事堂無由封駁,然也非無應對之法?”說到這卻停了下來,隻顧深思。

這便令朝中眾臣頗感驚奇了。盧豫冇有直接升任都宣撫使,也冇有平調熊飛軍都批示使,而是升了一級,任都承宣使。這都承宣使是鄭國武官第二級,乃是都宣撫使的幫手,定員二人。卻已有多年冇有人任此實職了。並且此職雖是武職,卻多由文官擔負,賣力措置都宣撫使司諸般庶務,戰事運營,武備後勤,上承下宣等事,卻未有統軍交戰之責。此時命盧豫出任此職,明顯已竄改了這一職位以往的職責,有率領四多數批示使之意。莫非當今趁都宣撫使出缺之機,便不再令人任此實職麼?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