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質道:“默之,這案子朝野諦視,現下聖上也已曉得,如果查不出究竟,難以向我鄭國臣民交代,朝廷便也顏麵無存,你可有掌控一年以內查明?”
嚴榷道:“稟相公,大理寺確是未曾過問此案。”
崔言道:“我隻說此事或與他相乾,卻未說他暗害朝廷命官。這罪名極大,我怎敢如此指責大臣?相公,此案我便要今後處動手,著人分兩路去往利州、陝州查訪,特彆是陝州,便是將陝州城翻過來,也要查出熊禦史蹤跡。再命人將包乙、李大郎畫影圖形,書記天下,務要將這二人搜尋出來。如此可否,請二位相公明示。”
忽的轉頭對蔡聳道:“重樓,這位段太守你似也曾見過,你覺得此人如何?”
崔言道:“二位相公放心,崔言敢不經心極力?一年以內,崔言定將此案查清,上覆聖上與二位相公,下複大鄭百姓。”
袁端道:“好,現下你心中可有眉目,要從那邊查起?”
蔣廷頓了一頓道:“然自此以後,便再查不到熊禦史一絲蹤跡,熊禦史一行三人出了陝州城,便再無人見過。刑部查到此處,便再查不下去,隻得回都覆命。厥後刑部又兩次差人去查,卻與前次所查普通,至陝州便再無訊息,陝州城內又無可疑之處,熊禦史也確是出了陝州城。到了本年蒲月,刑部查無可查,隻得將此案上覆政事堂,卷宗由政事堂封存。此案就此掛了起來。”
“段太守貼身之人乃是陝州府經曆文修,當日整日陪在段太守身邊,也隨段太守一同拜見熊禦史。文經曆所言與段太守普通無二。刑部官員亦曾扣問段太守的四個轎伕,也與段太守之言無差。”
陳封扶起陳肅道:“孝正,兄弟相會,原該歡樂纔是,何必如此?”又轉頭對世人道:“孝正自幼時便跟從我,從未分離,卻不想今次一彆便是近兩年,也難怪他流下男兒淚來。”
宋質道:“陝州太守段圭,此人似是景曜元年出任陝州太守的,來都陛見之時,聖上命我見了他,隻是天長日久,有些記不得了。”
因世人都不識得程備,便是裴緒,世人多隻見過,卻不熟諳。陳封為世人一一引見,各自見禮酬酢。都是在外交戰之人,隻寥寥幾句話,世人便已仍舊交老友普通。
崔言道:“這又是一處疑點。熊禦史為官廉潔,家無餘財,出都以後也儘是投宿驛站,唯有一次未投宿驛站,便是在這陝州甘山驛。熊禦史所經之處,多有官員相送程儀,此是處所官員常例,然熊禦史皆是拒而不受。甘山驛丞言曾送兩貫錢與熊禦史為川資,熊禦史未受,陝州段太守也曾送程儀,熊禦史仍舊未受。然熊禦史投宿之處,倒是那汪家老店當中,房價最是昂貴的一座小院。以此看,熊禦史身上,隻怕並冇有很多財帛,兩個侍從又怎會謀財害命?”
喜好興亡雲煙事請大師保藏:興亡雲煙事小說網更新速率全網最快。
崔言道:“這位段太守我以往也見過,本年三月又曾見過一次。年初他被吏部薦為利州郡轉運使,回都之時我見了他。這段太守為人精乾,又極其謙恭的,吏部數年皆報為‘卓異’,升官也是遲早的事。隻是現在出任利州,路途悠遠,查起來便非常不易了。再一個便是陝縣縣令謝蘊。這位謝縣令還在陝縣留任,那自是要盤問一番了。另有文修文經曆,現已隨段太守到利州任漕糧轉運監,也是要查問的。然這幾位皆是朝廷命官,也要存些麵子的,此事也一定便與他們相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