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豫道:“陛下既已定奪,臣不敢再辯。何況是臣上疏請辭在先,陛下本日恩準,已是成全了臣臉麵。然臣心之所念,全在我大鄭有朝一日能一統天下,是以臣所思所想,全為江山社稷計。臣為我大鄭兵馬平生,如果一朝為言官傳聞彈劾便不得不退隱林泉,隻怕天下將士不免心寒。況經此一事,臣等武將不免為文臣壓抑,臣恐於我大鄭今後撻伐天下無半分好處。陛下,臣絕非為臣小我計,實為國為君計,請陛下明鑒。”
蔣廷 字敬齋 刑部刑部司郎中
崔言 字默之 尚書左丞加天章閣直學士
鄭帝微微點頭道:“你回籍以後,到來歲,周王便要迎娶你家孫女,你若身子骨結實,無妨再回梁都,我君臣二人或可再見上一見。”說著再掩不住臉上的疲態,又道:“你去罷,朕另有恩旨給你的。”語聲中也是掩不住的倦意。
曾騫 字績升 銀台司知司
王鳳 字亭儀 熊飛軍天權衛都統製使
王煥 字及仁 鳳翔軍天翼衛都統製使
禁軍都宣撫使盧豫,從戎垂四十年,初時東征西討,屢立殊勳。後奉旨還都,執掌兵事,數年苦心運營之下,禁軍外效內治,威名播於天下。今我禁軍大成,都宣撫使盧豫之功不成泯矣,堪為國之柱石也。
李謨 字承烈 中書舍人
徐慷 字毅節 虎賁軍都批示使兼領虎賁軍長林衛都統製使事
閻禮 內侍省左承天門供奉
李大郎 熊烈侍從
鄭帝道:“朕昨夜也是考慮再三。朕本不捨你就此拜彆,本想駁斥百官,壓下言官奏論。但又想如果如此,你既不得放心,又不得遂願,倒是何必來哉?象山不若便藉此良機,脫身廟堂,也並非不為美事。至於天下後代,史乘所載,你也不必過慮。朕並未治你罪惡,也並非貶黜,史乘何來論你實罪?言官誅心之論,天下豈能不察?世人反要說你為言官所委曲,擔了虛妄的罪名,更要惜你之忠勇,歎你之功業,於你的名聲,並無半分傷損,你又何必自擾?”
石青 字方白 龍驤軍都批示使
任惠 字懷安 天璿衛婁營統製使
盧豫聞言身子一震,快速瞥了一眼洪福,便又垂下頭去,道:“陛下,臣問心無愧,然臣再辯也是無用,畢竟是臣行事不慎乃至落人話柄。”
鄭帝道:“此事是不是你盧象山所為已不要緊,或許你召見任惠不過是平常軍務,他本是你麾下,也並非便見不得,但旁人那裡會信?倘若此事傳將出去,眾口鑠金之下,你盧象山即使無罪也要揹負罵名了。”
李允 字克讓 鳳翔軍都批示使
鄭帝拿起案上一份奏疏,盧豫抬眼看去,鮮明竟是一月之前本身上的那道請致仕的奏疏,心中不由一陣迷亂,卻聽鄭帝道:“便允了你致仕之請。至於你請統兵之事...你有功於社稷,朕又怎忍心你這般大年紀還要鞍馬勞累?你便放心回籍靜養罷。如果耐不住,你便四周逛逛,看看我鄭國的國土。如此,象山既可享六合之闊,又可不受軍旅拘束,想來也是你心中之願罷。”
張先 字紹存 左驍衛角營統製使
洪福 內侍省副都知
盧豫昂首看看鄭帝,又垂下頭去道:“臣...臣明白。”
程直 字惟清 中書舍人
程備 字無患 熊飛軍批示使
然近年因其大哥體弱,又兵事龐大,乃至久病難愈,故上疏請辭。朕念其為國效命多年,勞苦功高,交戰頻繁,不得半晌安逸,故允其所請,準其回籍療養。盼田間林下,得享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