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亡雲煙事_十六 殘兵千騎歸 11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盧豫道:“是,臣試言之。臣覺得,朝天之敗,確係於介所起,但朝天鎮之戰隻怕情勢也是倒黴,是以蜀軍援兵一到,我軍便即敗退。陳封倉猝間集結後備兵馬反對蜀軍,卻反對不住,是以我軍守不住朝天營寨,隻得後退至青烏,也不及帶走軍帳輜重等物。正因陳封命人帶走糧草,撤兵混亂,纔不及燒掉軍帳。至於措置於介...想必我軍傷亡不但此數,折損也要重一些,殺於介,方能安穩軍心,也能...也能瞞住朝廷。”

喜好興亡雲煙事請大師保藏:興亡雲煙事小說網更新速率全網最快。

盧豫道:“宋相公說的是,我原不敢說。此確是我妄言,但卻並非無端測度。若非如此,陳封所為便無啟事。”

鄭帝道:“你有話固然直說,不必吞吞吐吐。這裡儘是朕股肱之臣,儘可暢談,你不必顧忌。”

臣觀陳封諸般行動,謹慎不足,銳氣不敷,實乃是其恐負陛下重托之故也。封用兵不敢用奇,或致失卻良機,此誠憾事也,然卻也不致大敗。此戰之敗,敗於於介一人耳。然於介當然罪大,倉促殺之仍失之操切。陛下雖賜封以節,然於介究為國之大將,臣竊覺得封此舉有擅殺之嫌。伏請陛下明鑒。

鄭帝看著他二人爭論不下,手指不經意地敲擊著榻案。袁端等四人並不曉得,這案上的一堆文書紙箋下,便放著裴緒的密信。

盧豫道:“陛下,臣無實據,不敢妄言,此事嚴峻,如果委曲了陳封,臣罪惡不輕。”

“其二,縱要退回青烏,朝天鎮營寨有雄師保護,也可安閒退去,卻也不必儘棄輜重,隻帶糧草撤兵。即使不帶走軍帳輜重,也當引火燒之。如此棄營而走,豈不儘歸蜀軍?”

宋質插言道:“盧太尉這番話未免太重了些。聖上雖恕了盧太尉妄言之罪,但如此無端指責,減輕罪於大將,未免過分。”

盧豫道:“是。臣覺得,陳封這份軍報,隻怕有些不儘不實。這一戰到底如何,臣隻怕並不似陳封所言那般。”

盧豫道:“稟陛下,臣剛纔便說,陳封戰法並無大謬,所分歧者,也隻在纖細之處罷了。如果臣統兵,當在兩處阻援兵馬以後,再設一支後備兵馬。這三處兵馬四萬人足矣。何況如果臣在陣前,於介便也不敢臨陣脫逃。於介若能守住,則朝天鎮必克。”

崔言道:“是。盧太尉,陳封奏劄當中已言明,我雄師主攻朝天鎮是四萬兵馬,又各分兵兩萬去反對漫天、綿穀救兵。蜀軍突破於介天雄衛防地,馳援朝天鎮,蜀軍便也有了近四萬雄師。當時我軍已鏖戰多時,擋不住蜀軍數萬救兵也在道理當中。朝天鎮營寨太近,分出的兵馬又未歸營,蜀軍衝殺而來,其必將疾,陳封恐守不住朝天鎮營寨,也是人之常情。至於撤兵倉猝,隻帶走糧草,不及燒掉軍中輜重,又有何不通之處?盧太尉,若真相是如此,是否也說得通?若真相稱真如此,殺於介,便隻是正軍法、安軍心,但是如此?”

鄭帝嘴角帶笑道:“默之說便是。”

“其三,陳封兵敗朝天,天雄衛都統製使於介難辭其咎,卻也不必急於處斬。大戰之時如有將領衝犯軍法,主將凡是輕責了事,再令其將功折罪便可。隻因大戰恰是用人之時,斬一大將,不但少一衝鋒陷陣之人,便是一衛兵馬的士氣也要受挫;而若寬恕一將,他卻必能奮勇拚殺,不畏死傷。陳封如此措置於介,隻怕此中另有隱情,倒是臣不敢妄自測度的了。陛下,臣皆是猜想之言,但這一戰,確有可疑之處,請陛降落旨明查。”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