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玄奘_第三十七章 提婆達多的信徒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有的說:“佛陀為甚麼要避開提婆達多呢?莫非佛陀怕他嗎?”

阿闍世王今後依教推行,成為佛教僧團的大護法,提婆達多的打算再一次失利了。

“我們信奉提婆達多的教義。”那幾位沙門答道。

就在提婆達多派人行刺後不久,有一天淩晨,佛陀走到院外,看到很多弟子手拿木棒禪杖,聲音喧鬨。佛陀問他們在做甚麼,世人答覆道:“我們傳聞提婆達多要侵犯佛陀,為防萬一,以是才集結在此。”

本來對佛陀就不愛護的提婆達多,在具有了神通以後,自傲心大幅膨漲,權力慾也隨之加強。他以為本身纔是真正的梵行者,理所該當獲得大眾的崇拜與扶養。

那幾位沙門點頭道:“我曉得你是釋迦的信徒,隻曉得尋求吃苦,我們的修行體例你是不會瞭解的。”

但是顛末十二年的苦修,提婆達多仍未證入“阿羅漢”果位,因為他的內心深處,始終暗藏著“貪、嗔、癡、慢、疑”的種子,這些種子固然臨時被壓抑,但是在碰到足以激發其滋長的人緣時,還是會開出有毒的花,結出有毒的果來。

緊接著,佛陀又為阿闍世王傳授了三皈五戒,並宣說治國之道,鼓勵國王以正法治民,多行仁政,必得公眾尊敬。阿闍世王聽聞妙法,對新的生命充滿但願與信心,不由感激泣淚,跪在佛前作禮,又以各種寶幢、幡蓋、香花、瓔珞等物扶養佛陀,發願庇護佛教,庇護僧團。

這段日子以來,他除了每天淩晨到恒河岸邊打坐讀書外,偶然也到四周的叢林裡轉轉,在那邊,他見到了更多的苦行者,大多數是婆羅門教徒和耆那教徒,也有一小部分不知是甚麼教徒,隻曉得他們當中有的奉日月為教,有的奉水火為教……恒河兩岸的熱帶叢林彷彿就是專門為他們籌辦的。

究竟上,這五條在佛陀的僧團中也是鼓勵的,但不逼迫,也不放在戒律當中。佛陀是寬大的,他實施的是“中道”的戒律。

他想,醉象是牲口,不通情麵,毫不會再像刺客那樣被佛陀感化,這一次,佛陀必然會亡身於醉象的蹄下。

這時,他的異母兄長——神醫耆域前來探視,扣問他的病況。阿闍世王哀痛地說道:“我的病很嚴峻,因為這不是身材上的病,而是業力引發的病。我想這世上的任何良藥都冇法治好我的病苦了。我日夜懊悔,煩惱疇昔的罪孽,乃至冇法入眠。你雖是天下名醫,恐怕也救不了我。”

聽到“提婆達多”這個名字,玄奘頓時呆住了。

第三,比丘隻能穿戴渣滓堆裡找到的破布做成的法衣,即“糞掃衣”。著居士衣者有罪;

說著,便揮起手中的藤條朝他身上抽打過來,他隻好狼狽地逃離了這群苦修者。

提婆達多頻頻侵犯佛陀,都冇有勝利。而佛陀卻於此時救渡了被阿闍世王關在地牢中的頻毗娑羅王及他的母後韋提希,終使阿闍世王明白,本身殘害父親,逼迫母親是極大的罪過。他開端遭到知己的怒斥,心生悔過。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