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道:“大王,大雪山雖險,卻比不過城北的遇空峪,那座繩橋實在是太難通過了,使得北方諸地商觀光人不得未幾繞上七八天路程,方可進入羅蘭城,途中還要飽受劫匪之災。倘若大王能在阿誰山澗上修一座官橋,便是沿途行旅之幸事了。”
“這很普通,”那販子道,“不吹牛還能叫販子嗎?就算他們不吹給我聽,我還要再加上點料吹給彆人聽呢。商路上的動靜,十成中有一兩成是真的就很有代價了。”
玄奘先來到東大佛的石窟內,卻見這佛窟為三葉形,內裡的大佛像呈直立姿式,身形飽滿,頸部細弱,佛頭略大,身材各部分比例均勻。藍色的僧衣為通肩衣式,衣紋線漫衍均勻,看上去非常輕浮,上體衣紋線波穀在右臂與胸腹間,腿部衣紋線波穀在兩腿間,兩肘以下有垂落的僧衣邊線。大佛兩小腿和腳踝部較粗,跣足立於窟本地坪上,冇有台座。
但與伽藍內的那尊佛陀涅槃像比擬,這尊立像卻又遠遠不及了。那尊像乃是整塊山石雕鏤而成,雖取佛入涅槃時的臥姿,卻也有百尺之高,至於長度,更是超逾千尺,並且製造邃密,栩栩如生,寂靜奧妙,不成勝說。一看便知是出自名家之手。
來此之前,玄奘從未見過一座寺院的佛像能有那麼高大——寺東邊的那尊銅鑄的釋迦牟尼佛立像,高一百四五十尺,上麵刷著金粉,嵌著珍寶,其寂靜厚重,令人讚歎。
兩位梵衍那高僧帶著兩名客僧朝王城東北路的山麓地帶而去,果見連綿數裡的險要山崖上,有一千多座石窟群。
東大佛石窟內另有很多壁畫,玄奘一一看去,見這些壁畫雖以佛菩薩像為主,另有很多日、月、天、風神的形象,乃至另有一種後背長翅膀的飛天形象,看上去非常別緻風趣。
玄奘恍然大悟,這實在是西方有翼天使的形象,他曾在一些來自羅馬的貨色中見到過這類形象。
第二天一早,阿梨耶馱娑和阿梨耶斯那便又來到禪房前,聘請兩位客僧一起做早課,一同進齋。齋畢,又引領他們去參拜寺中的大佛像。
“動靜也能夠賣錢?”般若羯羅感覺奇特極了。
這恐怕纔是他們心甘甘心給一個喜好吹牛的陌生人付錢的真正原因吧?
國霸道:“大雪山本就艱險難行,又有賊寇猖獗,難為兩位法師能走到這裡來。”
阿梨耶馱娑邊走邊向兩位客僧先容說,東邊石窟內披藍色裟衣的銅佛名叫沙瑪瑪;西邊石窟中披紅色裟衣的石佛名叫塞爾薩爾。
“因為我是個陌生人,”那販子道,“和他們有著一樣信奉的陌生人,他們喜好跟我談天,即便有人聽不懂我的話。這也是我住在石窟中的啟事。”
“然後施主再從下一支商隊那邊獲得新的動靜?”玄奘也感覺風趣,“這倒是個無本買賣啊。”
玄奘也知石窟中常有龐大的佛像,在中原地區便曾見地過,這一起之上更是訪問了很多石窟。隻是要說比這百丈長的臥佛石像還要大很多,倒是聞所未聞,當即要求前去參拜。
“恰是,”阿梨耶馱娑道,“先要在岩石上鑽孔,然後將木釘釘入孔中,木釘外繞上細繩,最後在繩與木釘上塗上灰泥,就構成了帶波紋形狀的衣紋。”
玄奘大抵做夢也不會想到,一千多年後的2001年3月12日,在坦克和火箭炮以及數千噸TNT火藥的轟鳴聲中,巴米揚大佛慘遭炸燬,灰塵和硝煙滿盈了全部山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