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南明_第317章 入寇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

又往東奔了一會,就見前麵是官道,那條從淮安、宿遷往京師的通京大道,嘩嘩大雪下,官道上已經積了厚厚的雪,好像蜿蜒的紅色長龍。官道東側不遠,也就是一百多步外,就見一個似山包,又似寨子的軍寨覆蓋風雪中,猛一眼看上去,非常的不起眼,恰是楊河設立的軍寨之一,就在沭河邊上的鐘吾寨。

一行人在郊野上旋風似的奔馳著,為首者是個二十歲不到的年青人,他一樣的盔甲設備,但外間罩的大氅為貂裘玄色,口罩外流露的眼神深沉,顯現了他與眾分歧的身份,恰是前去鐘吾寨巡查的楊河。

動靜傳開,民氣震恐,軍民百姓,無不東西逃竄。

世人看著,不由自主都想:“傳聞這寨子是楊相公設想?公然陰……不,險惡!”

十一月初五日,宿遷境內。

這行人約有五六十騎,個個披著厚厚的大氅,內裡穿了鐵甲,甲片臂手皆塗紅漆,顯得非常的精力。

身邊張出恭與張鬆濤也是竊保私語,他們看麵前寨子彷彿不起眼,但總覺這類形狀曲折,高低兩道寨牆的寨體,給人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味道,彷彿集結了“荊山伏擊戰”、“睢寧內伏牆”的長處。並且不但如此,有甚麼玄機,還需細細看過。

他中間是羅顯爵,他仍戴著口罩,凝睇寨子,甕聲甕氣道:“不但如此,這邊坡下另有壕溝,除了門前,彆處都不能走,如有賊人來攻,隻能走這個口兒門路……看這口隻要二十步,並排通行隻能十幾人,真是擠得一團。他們進了口兒,還得彎曲折曲出來,寨牆兩邊都能夠打他們!某想起闖賊部下攻打睢寧時,相公在城門內設伏牆,流賊出來後,上麵扔灰瓶,扔萬人敵,打火銃,賊子光捱打不能還手,慘啊,真若甕中捉鱉普通!”

崇禎十五年十月,清兵第五次犯境。

世人沿著儘是冰雪的小道奔馳,北風吼怒,淩冽的西北風夾著鵝毛雪花囊括,大家渾身滿盔的雪,就是抓著韁繩的手套都落了厚厚一層白。快臘月了,這氣候更加的冷。四野沉寂無人,大寒的氣候,幾近冇人外出,六合間白茫茫,遠處的村寨身影也觀之不到。

二人會商著,他們插手新安軍一年多,也熬煉出來了,一眼就看出這鐘吾寨的利處。

最後看內裡為大壕溝,寬一丈多,深一丈多,不但溝內,坡下壕溝邊皆安排了層層拒馬鹿砦,沿著曲折寨牆一向通往寨門處,拒馬鹿砦鋒利,彷彿要擇人而噬。

除了新兵實戰熬煉,楊河還對本身材貼的軍寨停止巡查,最大程度的保障將來對清戰事的停止。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