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道筆記_第一四九章 佛門出手攪渾水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南嶽衡山圖說:南嶽衡山,在衡州衡山縣,是太處真人得道之處,潛山、霍山為副。嶽神姓崇諱覃,封號“司天昭聖帝”。南嶽者,主天下星象分野,兼水族魚龍之事也。

東嶽泰山圖說:東岱嶽泰山,乃天帝之孫,群靈之府也,在兗州奉符縣,是成興公真人得道之處,長白、梁父二山為副。嶽神姓歲諱崇,封號“天齊仁聖帝”。岱嶽者,主於天下群眾官職及定存亡之期,兼注貴賤之分、是非之事也。

這幅圖,或者說此中的標記,是目前我國玄門文明研討首要文獻和玄門典範調集《道藏》中,仍然傳播於世的前人作品。因為這五個標記,不但見於書目抄繪,更見於諸器,如金飾(平常穿戴器具)、鼎器(禮器)、硯台(文房器具)、石碑(用處不明)等等中,曆經近兩千年,悠長不衰,故冇有被滾滾汗青所埋冇。

但是,汗青上所稱的北嶽恒山和南嶽衡山,其所指的並不是現在的山西恒山和湖南衡山。此中北嶽恒山在汗青上耐久都是指河北省曲陽的大茂山(古稱恒山),直到1660年才由山西的恒山所代替。而南嶽衡山舊指安徽的天柱山(古稱霍山、衡山),直到隋朝(公元589年)才改湖南衡山為南嶽。

“哈,竟是崇光塔神童李道長,本日倒是瞧見真人了。”李煦寧轉首望去,卻見一大和尚飄但是來。

五嶽是太古山神崇拜拜、五行看法和帝王巡獵封禪相連絡的產品,後為玄門所擔當,被視為玄門名山,它們是:指東嶽泰山、華山華山、中嶽嵩山、北嶽恒山、南嶽衡山。有人以為,五嶽來源於中國的五行思惟與山嶽、以及對山神的崇拜。傳說盤古身後,頭和四肢化為五嶽。固然五嶽不是中國最高的山,但因為矗立在平原或盆地上,故在前人眼中格外險要。加上很多名流雅士的祭奠、修行和到訪,留下遺址,大大增加了五嶽之名聲。

漢武帝以後中國曆代天子都對五嶽不竭加封,唐朝把五嶽封為王,宋朝加封為帝,元朝持續加封為帝,到了明朝更被加封為神。玄門創建今後,持續將五嶽神話,以為五嶽乃是神仙居住之地,把東嶽稱為蓬玄太浮泛天,南嶽稱為朱陵太虛洞天,華山稱為太極總仙洞天,北嶽稱為太乙總玄洞天,中嶽稱為上聖司真洞天。晉朝的羽士葛洪在《枕中書》中,融會了五行所代表的方位和色彩的說法(木代表東方,青色;火代表南邊,紅色;金代表西方,紅色,水代表北方,玄色,土代表中心,黃色),宣稱太昊為青帝,治東嶽岱宗山(泰山),回祿為赤帝,治南嶽衡霍山(即天柱山),金天氏為白帝,治華山華陰山(即華山),顓頊為黑帝,治北嶽太恒山(即恒山),軒轅氏為黃帝,治中嶽嵩高山(即嵩山)。

五嶽詳細山名見諸筆墨並獲得官方確認,是在秦漢期間。《爾雅》“釋山”和秦朝人伏生所做的《尚書?大傳》都記錄了五嶽彆離為“岱(泰)山、霍山、華山、恒山、嵩高(嵩山)”。此中的霍山,又稱衡山。《漢書》的“郊祀誌”載,漢宣帝在公元前61年(神爵元年)頒詔,正式肯定東嶽為泰山、華山為華山、南嶽為霍山(即衡山)、北嶽為常山(即恒山)、中嶽為嵩山。由此可見,肯定這五山為五嶽,能夠早在《周禮》成書的春秋或戰國期間,最晚也在西漢期間。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