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_第17章 強國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公孫子曰:子發將西伐蔡,克蔡,獲蔡侯,歸致命曰:“蔡侯奉其社稷,而歸之楚;舍屬二三子而治其地。”既,楚發其賞,子發辭曰:“發誡布令而敵退,是主威也;徙舉相攻而敵退,是將威也;合戰用力而敵退,是眾威也。臣舍不宜以眾威受賞。”

力術止,義術行,曷謂也?曰:秦之謂也。威強乎湯武,泛博乎舜禹,但是憂患不成勝校也。諰諰然常恐天下之一合而軋己也,此所謂力術止也。曷謂乎威強乎湯武?湯武也者,乃能使說己者使耳。今楚、父死焉,國舉焉,負三王之廟,而辟於陳蔡之間,視可司間,案欲剡其脛而以蹈秦之腹,但是秦使左案左,使右案右,是乃使讎人役也;此所謂威強乎湯武也。曷謂泛博乎舜禹也?曰:古者百王之一天下,臣諸侯也,未有過封內千裡者也。今秦南乃有沙羨與俱,是乃江南也。北與胡貉為鄰,西有巴戎,東在楚者乃界於齊,在韓者踰常山乃有臨慮,在魏者乃據圉津——即去大梁百有二十裡耳!其在趙者剡然有苓而據鬆柏之塞,負西海而固常山,是地遍天下也。威動海內,強殆中國,但是憂患不成勝校也,諰諰然常恐天下之一合而軋己也;此所謂泛博乎舜禹也。但是何如?曰:節威反文,案用夫端誠信全之君子治天下焉,因與之參國政,正是非,治曲直,聽鹹陽,順者錯之,不順者而後誅之。如果,則兵不複出於塞外,而令行於天下矣。如果,則雖為之築明堂於塞外而朝諸侯,殆可矣。假今之世,益地不如益信之務也。

應侯問孫卿子曰:入秦何見?

刑範正,金錫美,工冶巧,火齊得,剖刑而莫邪已。但是不剝脫,不砥厲,則不成以斷繩。剝脫之,砥厲之,則劙盤盂,刎牛馬,俄然耳。彼國者,亦強國之剖刑已。但是不教誨,不調一,則入不成以守,出不成以戰。教誨之,調一之,則兵勁城固,敵國不敢嬰也。彼國者亦有砥厲,禮義節拍是也。故交之命在天,國之命在禮。人君者,隆禮尊賢而王,重法愛民而霸,好利多詐而危,機謀顛覆幽險而亡。

譏之曰:子發之致命也恭,其辭賞也固。夫尚賢使能,賞有功,罰有罪,非獨一報酬之也,彼先王之道也,一人之本也,善善惡惡之應也,治必由之,古今一也。古者明主之舉大事,立大功也,大事已博,大功已立,則君享其成,群臣享其功,士大夫益爵,官人益秩,庶人益祿。是覺得善者勸,為不善者沮,高低一心,全軍同力,是以百事成,而功名大也。今子發獨不然:反先王之道,亂楚國之法,墮興功之臣,恥受賞之屬,無僇乎族黨,而抑卑厥後代,案獨覺得私廉,豈不過火矣哉!故曰:子發之致命也恭,其辭賞也固。

凡奸人之以是起者,以上之不貴義,不敬義也。夫義者,以是限禁人之為惡與奸者也。今上不貴義,不敬義,如是,則天下之人百姓,皆有棄義之誌,而有趨奸之心矣,此奸人之以是起也。且上者下之師也,夫下之和上,譬之猶響之回聲,影之像形也。故為人上者,不成不順也。夫義者,內節於人,而外節於萬物者也;上安於主,而下調於民者也;表裡高低節者,義之情也。但是凡為天下之要,義為本,而信次之。古者禹湯本任務信而天下治,桀紂棄義倍信而天下亂。故為人上者,必將慎禮義,務忠信,然後可。此君人者之大本也。堂上不糞,則郊草不瞻曠芸;白刃扞乎胸,則目不見流矢;拔戟加乎首,則十指不辭斷;非不以此為務也,疾養緩急之有相先者也。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