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_第1章 勸學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冇有了 目錄 下一頁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敷覺得美也,故誦數以貫之,思考以通之,為其人以處之,除其害者以持養之。使目非是無慾見也,使口非是無慾言也,使心非是無慾慮也。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聲,口好之五味,心利之有天下。是故權力不能傾也,大眾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蕩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謂德操。德操然後能定,能定然後能應。能定能應,夫是之謂成人。天見其明,地見其光,君子貴其全也。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得意,聖心備焉。故不積蹞步,無乃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捨。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螾無虎倀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鬼域,用心一也。蟹八跪而二螯,非蛇蟺之穴,無可依托者,用心躁也。是故無冥冥之誌者,無昭昭之明;無惛惛之事者,無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兩君者不容。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而聰。螣蛇無足而飛,梧鼠五技而窮。詩曰:“屍鳩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儀一兮。其儀一兮,心如結兮。”故君子結於一也。

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魚出聽;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秣。故聲無小而不聞,行無隱而不形。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崖不枯。為善不積邪,安有不聞者乎!

學惡乎始?惡乎終?曰:其數則始乎誦經,終乎讀禮;其義則始乎為士,終乎為賢人。真積力久則入。學至乎冇而後止也。故學數有終,若其義則不成斯須舍也。為之人也,舍之禽獸也。故書者、政事之紀也;詩者、中聲之所止也;禮者、法之大兮,類之法紀也。故學至乎禮而止矣。夫是之謂品德之極。禮之敬文也,樂當中和也,詩書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六合之間者畢矣。

百發失一,不敷謂善射;千裡蹞步不至,不敷謂善禦;倫類不通,仁義不一,不敷謂善學。學也者,固學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塗巷之人也;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紂盜蹠也;全之儘之,然後學者也。

君子曰:學不成以已。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木直中繩,輮覺得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複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乾、越、夷、貉之子,生而同聲,長而異俗,教使之然也。詩曰:“嗟爾君子,無恒安眠。靖共爾位,好是樸重。神之聽之,介爾景福。”神莫大於化道,福莫善於無禍。

學莫便乎近其人。禮樂法而不說,詩書故而不切,春秋約而不速。方其人之習君子之說,則尊以遍矣,周於世矣。故曰:學莫便乎近其人。

學之經莫速乎好其人,隆禮次之。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禮,安特將學雜識誌,順詩書罷了耳。則季世窮年,不免為陋儒罷了。將本來王,本仁義,則禮正其經緯門路也。若挈裘領,詘五指而頓之,順者不成勝數也。不道禮憲,以詩書為之,譬之猶以指測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錐餐壺也,不成以得之矣。故隆禮,雖未明,法士也;不隆禮,雖察辯,散儒也。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冇有了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