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臣下者,有諫而無訕,有亡而無疾,有怨而無怒。
一命齒於鄉,再命齒於族,三命,族人雖七十不敢先。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
坐視膝,立視足,應對言語視麵。立視前六尺而大之——六六三十六,三丈六尺。
八十者一子不事,九十者舉家不事,廢疾非人不養者,一人不事,父母之喪,三年不事,齊衰大功,三月不事,從諸侯來,與新有昏,期不事。
湯之鹹,見佳耦。佳耦之道,不成不正也,君臣父子之本也。鹹、感也,以高低下,以男下女,柔上而剛下。
下臣事君以貨,中臣事君以身,上臣事君以人。
文貌情用,相為表裡表裡。禮當中焉,能思考謂之能慮。
吉事尚尊,喪事尚親。
既葬,君若父之友食之則食矣,不辟梁肉,有醴酒則辭。
舜曰:“維予從欲而治。”故禮之生,為賢人以下至百姓也,非為成聖也;但是亦以是成聖也,不學不成;堯學於君疇,舜學於務成昭,禹學於西王國。
禮者、政之挽也;為政不以禮,政不可矣。
天子禦珽,諸侯禦荼,大夫服笏,禮也。
士有妒友,則賢交不親;君有妒臣,則賢人不至。蔽公者謂之昧,隱賢者謂之妒,奉妒昧者謂之交譎。交譎之人,妒昧之臣,國之薉孽也。
禮者,以財物為用,以貴賤為文,以多少為異。
賜賚其宮室,猶用慶賞於國度也;忿怒其臣妾,猶用科罰於萬民也。
禮之大凡:——事生、飾驩也,送命、飾哀也,軍旅、施威也。
禮之於正國度也,如衡量之於輕重也,如繩墨之於曲直也。故交無禮不生,事無禮不成,國度無禮不寧。君臣不得不尊,父子不得不親,兄弟不得不順,佳耦不得不驩,少者以長,老者以養。故六合生之,賢人成之。
夫行也者,施禮之謂也。禮也者,貴者敬焉,老者孝焉,父老弟焉,幼者慈焉,賤者惠焉。
均衡曰拜,下衡曰頓首,至地曰稽顙。
水行者表深,令人無陷;治民者表亂,令人無失,禮者,其表也。先王以禮義表天下之亂;今廢禮者,是棄表也,故民利誘而陷禍害,此科罰之以是繁也。
公行子之之燕,遇曾元於塗,曰:“燕君何如?”曾元曰:“誌卑。誌卑者輕物,輕物者不乞助;苟不乞助,何能舉?氐羌之虜也,不憂其係壘也,而憂其不焚也。利夫秋毫,害靡國度,然且為之,幾為知計哉!”
親迎之禮,父南向而立,子北麵而跪,醮而命之:“往迎爾相,成我宗事,隆率以敬先妣之嗣,若則有常。”子曰:“諾!唯恐不能,敢忘命矣!”
禹見耕者耦、立而式,過十室之邑、必下。
武王始入殷,表商容之閭,釋箕子之囚,哭比乾之墓,天下鄉善矣。
子謂子家駒續然大夫,不如晏子;晏子服從之臣也,不如子產;子產惠人也,不如管仲;管仲之為人,力功不力義,力知不力仁,野人也,不成為天子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