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還是女生的!氣煞我也!_《天工開物 附錄 <天工開物>著作版本》譯文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這是20 世紀以來日本國出版的第三個《天工開物》版本,是藪內博士供應的第二個日文譯註本,在全部版本史上屬於第12 版。自從1952 年藪本頒發以來,各國粹者們頒發了書評,提出一些對譯文的定見,而1959 年中國又出版了影印的塗本,1966 年任以都的英文字也問世,而本來研討篇又有了漢本譯本,1952 年藪本早已售光。藪內氏考慮到統統這些身分,決定再出個新版本,以簡明精乾為特性,首要麵向青年讀者。

這是1637 年4月由作者朋友塗紹煃(字伯聚,1582—1645)當時任河南汝南兵備道而居仆人憂(喪母)時幫助刊刻於南昌府的。為表揚紹煃的這一功勞,故此本稱為“塗本”。從該本版式、字體、紙張及墨色來看,與明末贛刻本極其附近,是以想將塗本定為江西刻本當無疑問。各種跡象表白,此本是倉促間出版的,發行前筆墨冇有顛末細心校訂,故書中錯彆字也不在少數,統共約400 多處。比方梢誤為稍、尾誤為尼、揚誤為楊、徑誤為經、玫誤為枚等,屬於形近之誤。而“亦”誤為“易”、瀉作寫、防誤為妨、框作匡、裹作果等,屬於音近之誤。這都是刻字不慎所形成。但因該本為初刻本,筆墨及插圖都直接來自宋應星所寫的手稿,是以仍然是貴重版本。

8、枝本

9、藪本

這是20 世紀以來中國發行的第一個《天工開物》新版本。從全部版本史上屬於第四版,1927 年以石印線裝本情勢呈現。該書卷首印有以下字句:“歲在丁卯(1927)仲秋(八月),武進涉園據日本明和年所刊,以《古今圖書整合》本校訂付印。”1929 年該本又發行重印本,在書的扉頁後背印有“歲在已已(1929)/涉園重印”八字。出版此書的是出版家陶湘(1870—l940),陶湘字蘭泉,號涉園,清同治九年生,江蘇武進人,以其出版《喜詠軒叢書》而著名。因為他是民國年間《天工開物》的最早發行者,故此本稱為“陶本”。陶本是用安徽涇縣宣紙印的,分上中下三冊。早在民國初年《天工開物》便遭到丁文江(1888—1936)、章鴻釗(1878—1951)、羅振玉(1866—1940)及陶湘等人重視,但海內難以找到傳本,他們遂以明和八年(1771)和刻本為底本追求出一新版。關於出版顛末,丁文江在1928年寫的《重印天工開物卷跋》中作了詳細申明,載陶本1929 年版書末。陶湘本人也在《重印天工開物緣起》(1927)中作了近似簡介。此本雖以菅本為底本,但亦參考了楊本。前三版(塗本、楊本及菅本)體例大抵不異,版麵、行款、筆墨位置都完整一樣,插圖也根基上為同一體係。至陶本開端則完整打亂了前三版原有的佈局,而另起爐灶。

本世紀50 年代之前,中國出版的各種版本,因貧乏善本為底本,故在筆墨及插圖上都有不儘對勁之處。1952 年國立北京圖書館入藏明刊塗本後,大師都盼望一睹為快。因屬貴重版本,能見到的讀者畢竟有限。為此1959 年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將塗本照原樣影印,實為功德無量的事。此本分三冊線裝,印以竹紙,見此本如見塗本。今後國表裡研討《天工開物》的學者有了最可靠的善本。該本有編輯所寫的《天工開物跋文》。華本對原著未加任何變動,是純真影印本。它不但為中、日兩國,還為西歐國度呈現《天工開物》新版供應了底本,以是不能低估它的汗青功勞。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