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釋】
紙料
宋子曰:物象精華,乾坤奧妙,古傳今而華達夷,使後起含生,目授而心識之,承載者以何物哉①?君與民通,師將弟命,憑藉呫呫口語,其與多少②?持寸符③,握半卷,終事詮旨,流行而冰釋④焉。覆載之間之藉有楮先生⑤也,聖頑⑥鹹嘉賴之矣。身為竹骨與木皮,殺其青而白乃見,萬卷百家基今後起。其精在此,而其粗效於障風、護物⑦之間。事已開於上古,而使漢、晉時人擅名記者,何其陋哉⑧!
⑩射廉價:追求厚利。
竹紙是南邊製造的,此中以福建省為最多。當竹筍生出今後,到山窩裡察看竹林長勢,將要生枝葉的嫩竹是造紙的上等質料。每年到芒種季節,便可上山砍竹。把嫩竹截成五到七尺一段,當場開一口山塘,注水漂浸。為了製止塘水乾枯,用竹製導管引水滾滾流入。浸到一百天開外,把竹子取出再用木棒敲打,最後洗掉粗殼與青皮(這一步調就叫做“達成”)。這時候的竹穰就像苧麻一樣,再用優良石灰調成乳液拌和,放入楻桶裡煮上八天八夜。
宋先生說:事物的精華、六合的奇妙,從當代傳到現在,從中原到達邊陲,使厥後人能夠瞭然於心,那是用甚麼東西記錄下來的呢?君主與臣下互換定見,教員傳講課業給門生,如果隻是仰仗喋喋不休的口頭說話,那又能處理多少題目呢?但是隻要有短短一張文符或者是半冊講義,就能把有關事物的事理闡述清楚,就能使號令流行天下,疑問也會如同冰雪熔化一樣地消釋。自從世上有了紙以後,聰明的人和癡頑的人都從中受益不淺。紙是以竹骨和樹皮為質料形成的。撤除樹木的青色外層就形成了白紙,因而諸子百家的萬捲圖書纔有了謄寫和印刷的物質根本。邃密的紙用在這方麵,而粗糙的紙則用來擋風和停止包裝。造紙的事早在上古時就已經開端了,但卻有人把它說成是漢、晉時由某小我所發明,這類見地是多麼地淺薄啊!
彆的,用木芙蓉等樹皮造的紙都叫做小皮紙,在江西則叫做中夾紙。河南造的紙不曉得用的是甚麼質料,這類紙供都城人利用,產地非常遍及。另有效桑皮造的紙叫做桑穰紙,紙質特彆厚,是浙江東部出產的,江浙一帶收蠶種時都必然會用到它。糊雨傘和油扇則都要用小皮紙。
⑨鉛山:地在江西。
①“物象精華”句:萬物萬象之精華,六合宇宙之奇妙,這些知識從古傳至今,從中華傳至四夷,使後代的生民眼觀而心會,靠的是甚麼載體呢?
盛唐時鬼神事繁,以紙錢代焚帛(北方用切條,名曰板錢),故造此者名曰火紙。荊楚近俗,有一焚侈至千斤者。此紙十七供冥燒,十三供日用。其最粗而厚者名曰包裹紙,則竹麻和宿田晚稻稿所為也。若鉛山⑨諸邑所造柬紙,則全用細竹料厚質蕩成,以射廉價⑩。最上者曰官柬,繁華之家通刺用之。其紙渾厚而無筋膜,染紅為吉柬,則先以白礬水染過,後上紅花汁雲。
造竹紙
①桑穰:桑樹內裡那一層皮,較堅固。
凡抄紙槽,上合方鬥,尺寸闊狹,槽視簾,簾視紙⑦。竹麻已成,槽內淨水浸浮其麵三寸許。入紙藥水汁於此中(形同桃竹葉,方語無定名),則水乾自成潔白。凡抄紙簾,用刮磨絕細竹絲編成。展卷伸開時,下有縱橫架框。兩手持簾入水,蕩起竹麻入於簾內。厚薄由人伎倆,輕蕩則薄,重蕩則厚。竹料浮簾之頃,水從四際淋下槽內。然後覆簾,落紙於板上,疊積千萬張。數滿則上以板壓。俏繩入棍,如榨酒法,使水氣淨儘流乾。然後以輕微銅鑷逐張揭起焙乾。凡焙紙先以土磚砌成夾巷,下以磚蓋巷空中,數塊以往,即空一磚。火薪重新穴燒發,火氣從磚隙透巷外,磚儘熱,濕紙逐張貼上焙乾,揭起成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