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水煮法,則並用兩釜。將蓖麻、蘇麻子碾碎,入一釜中,注水滾煎,其上浮沫即油。以杓掠奪,傾於乾釜內,其下慢火熬乾水氣,油即成矣。然得油之數畢竟減殺。北磨麻油法,以粗麻布袋捩絞,其法再詳。
⑤舟得一石而罅完:舟船隻需用上百斤油便能夠把全數裂補綴好。
凡油供饌食用者,胡麻(一名脂麻)、萊菔子、黃豆、菘菜籽(一名白菜)為上。蘇麻(形似紫蘇,粒大於胡麻)、蕓薹①子(江南名菜籽)次之,茶②子(其樹高丈餘,子如金罌子,去殼取仁)次之,莧菜籽次之,大麻仁(粒如胡荽子,剝取其皮,為綽索用者)為下。
油是通過蒸氣而提取的,“無形”生於“無形”,以是出甑子的時候如果包裹行動太慢就會使一部分閉結的蒸氣逸散,出油率也就降落了。技術諳練的人能夠做到快倒、快裹、快箍,得油多的訣竅就全在這裡。有的榨工從小做到老還不明白這個訣竅呢。油料包裹好了後,便能夠裝入榨具中,揮動撞木把尖楔打出來擠壓,油就像泉水那樣流出來了。包裹裡剩下的殘餘叫做枯餅。胡麻、萊菔、蕓薹等的初度枯餅都要重新碾碎,篩去莖稈和殼刺,再蒸、再包和再榨。第一次榨已經獲得一份油了,第二次榨還能獲得第一次油量的一半。但如果是桕子、桐子之類的籽實,則第一次榨油已全數流出,是以也就不必再榨了。
宋子曰:天道平分日夜,而野生繼晷以襄事①,豈好勞而惡逸哉!使織女燃薪、墨客映雪,所濟成何事也②?草木之實,此中儲藏膏液,而不能自流。假媒水火,憑藉木石,而後傾瀉而出焉。此人巧聰明,不知於何稟度③也。
在食用油當中,以胡麻油(彆名脂麻油)、蘿蔔子油、黃豆油和明白菜籽油等為最好。蘇麻油(蘇麻子的形狀像紫蘇,粒比脂麻粒大些)、油菜籽油次之,茶子油(茶樹高的有一丈多,茶子形狀像金櫻子,去肉取仁)、莧菜籽油為次品,大麻仁油(大麻種子像胡荽子,皮能夠搓製繩索)為下品。
【原文】
凡胡麻與蓖麻子、樟樹子,每石得油四十斤。萊菔子每石得油二十七斤(甘美非常,益人五臟)。蕓薹子每石得三十斤,其耨勤而地沃、榨法精到者,仍得四十斤(陳曆一年,則空內而無油)。茶子每石得油一十五斤(油味似豬脂,甚美,其枯則止可種火及毒魚用)。桐子仁每石得油三十三斤。桕子分打時,皮油得二十斤,水油得十五斤,混打時共得三十三斤(此須絕淨者)。冬青子每石得油十二斤。黃豆每石得油九斤(吳下⑤油食後,以其餅充豕糧)。菘菜籽每石得油三十斤(油出清如綠水)。棉花子每百斤得油七斤(初出甚黑濁,澄半月清甚)。莧菜籽每石得油三十斤(味甚甘美,嫌性冷滑)。亞麻、大麻仁每石得油二十餘斤。此其大端,其他未窮究實驗,與夫一方已試而他方未知者,另有待雲。
②中土:中原一帶。
③於何稟度:從那邊被付與。
榨具籌辦好了,便能夠將蓖麻子或油菜籽之類的油料放進鍋裡,用文火慢炒(凡屬草本的桕子、桐子這類的籽實,都要碾碎後蒸熟而不必顛末炒製)到透出香氣時就取出來,碾碎、入蒸。炒蓖麻子、菜籽要用六寸深的平底鍋比較合適,將子仁放進鍋後不竭翻拌。如果鍋太深,翻拌又少,就會因子仁受熱不均勻而降落油的產量和質量。炒鍋斜放在灶上,跟蒸鍋大不一樣。碾槽埋在空中上(木製的要用鐵片覆蓋),上麵用一根木杆穿過圓鐵餅的圓心,兩人相對一齊向前推碾。本錢薄弱的則用石塊砌成牛碾,一頭牛拉碾的勞動效力相稱於十小我的勞動力。也有些籽實,比方棉籽之類,隻能用磨而不需求用碾。碾了以後再篩,粗的再碾,細的放入甑子裡蒸。當蒸氣升騰充足飽和時取出,用稻稈或麥稈包裹成大餅的形狀,餅核心的箍用鐵打成或者用竹篾交叉而成,這些箍要與榨中空地的尺寸相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