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永嘉之亂時弘農楊家並未隨皇室南渡,婚姻官吏錯過機會,遭到門閥架空按捺,論品時僅定為四品,淪為次等世族。
楊漓柳眉微蹙,孃親的碎碎念她不知聽過多少遍了,要從董氏家屬興衰提及,哀歎本身仙顏多藝,卻因庶出身份隻能嫁報酬妾,若無人打斷,起碼要說上兩柱香工夫。
「(3):關於楊佺期的年紀考。史乘記錄他“鹹豐年間(335年~342年),率眾屯於成固”,猜測是弊端的,不是鹹康,而應當是寧康(公元373年)之誤。其一,史乘記錄楊佺期之父楊亮“太元八年(383年)夏蒲月,輔國將軍楊亮伐蜀,拔五城,擒苻堅將魏光”、“九年諸將略地,有事徐豫,楊亮、趙統攻討巴沔”,前任梁州刺史,死於任上。楊亮父子史乘中冇有出世年代記錄,推斷楊亮長命,死時七十多歲,那他的出世年代也應當在310年擺佈。楊佺期是其次子,就算十八歲所生,起碼也要到330年擺佈纔出世,鹹康(335年-342年)楊佺期最多5-10歲,如何能夠率眾。其二,成固原屬成漢,永和二年(346年)桓溫伐蜀滅成漢,成固屬於東晉,楊亮永和十二年(356年)降桓溫,寧康元年前秦攻打成固,楊佺期應當是此時駐守成固。是以筆者猜測,楊亮約生於320年擺佈,投降桓溫約在四十歲擺佈,至太元八年在六十多歲,統兵作戰還算普通。楊佺期出世於340-350年之間,太元十八年(公元393年)正值丁壯,駐守洛陽。」
一名端倪清秀的女童端坐在幾前,聚精會神地彈箏,曲聲清脆素雅,動聽動聽。
看到老者的手從少年腕上挪開,婦人便急聲問道:“陶大夫,玄兒如何樣了?”
楊安玄史乘上冇有記錄,楊佺期在青史上卻有幾行筆墨,弘農楊氏更是赫赫馳名,楊家有“四世三公”、“七世名德”佳譽,在漢朝乃至西晉時是頂尖的王謝望族。
楊漓雙手按席,俯身見禮道:“見過母親。父親和哥可安好?”
語氣暫頓,董氏眼中閃過一絲憂色,沉聲道:“不過,此次你爹打了敗仗。”
火線兵戈,火線賦稅,衙署內一片繁忙。前衙後宅,後宅當中亦不平靜。
“楊安深喜文厭武、難成大事,楊安玄是個紈絝、隻知玩樂,唯有我兒安遠肖父,楊家的家業將來定會由他來秉承。”董氏喃喃語道。
再拜將香插入爐中,董氏來到席前坐下,謹慎地將襇裙清算平整,伸手在箏弦上悄悄一劃,箏音嫋嫋回落在屋中。
此身楊安玄打獵時馬失前蹄落入絕壁,被他鳩占鵲巢。楊安玄嘴角暴露苦笑,王謝以後,將軍之子,算是占了副好軀殼。
太守府大堂,世人已經商討了一個多時候,加強防衛、戰後撫卹、奏報朝庭,諸事龐大。
第一章洛陽風雨
“陶大夫必然要救救我的玄兒。”婦人淚落如珠,哽聲道。
楊安玄居處的西南邊向,有處一樣形製的小院,院內青竹繞徑,甬道打掃得乾清乾淨,另一側圍著假山淺潭,數叢菊花黃白鬥麗,將小院裝點的朝氣盎然。
端起桌上的陶碗飲了口漿湯,楊佺期潤了潤喉,怠倦隧道:“各司其職吧,不成懶惰,時候不早,都散了吧。大哥,請隨我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