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宴2_29|9.14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又東三百裡,[曰]柢(d!)山,多水,無草木。有魚焉,其狀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其羽在魼(q&)下1,其音如留牛2,其名曰鯥(l)),冬死而夏生3,食之無腫(zh%ng)疾4。

【譯文】再往東三百裡,是座基山,山南陽麵盛產玉石,山北陰麵有很多奇特的樹木。山中有一種野獸,形狀像羊,長著九條尾巴和四隻耳朵,眼睛也長在背上,稱呼是猼訑,人穿戴上它的毛皮就會不產生驚駭心。山中另有一種禽鳥,形狀像雞卻長著三個腦袋、六隻眼睛、六隻腳、三隻翅膀,稱呼是■■,吃了它的肉就會令人不感到打盹。

【註釋】1赤金:就是上文所說的黃金,指未經提煉過的赤黃色沙金。2白金:即白銀。這裡指未經提煉過的銀礦石。以下同此。3謠:不消樂器伴奏的歌頌。4虺:毒蛇。5為:管理。這裡是醫治、醫治的意義。底:這裡與“胝”的意義不異,就是手掌或腳底因耐久摩擦而生的厚皮,俗稱“老繭”。

又東三百裡,曰基山,其陽多玉,其陰多怪木,有獸焉,其狀如羊,九尾四耳,其目在背,其名曰猼(b$)訑(),佩之不畏。有鳥焉,其狀如雞而三首、六目、六足、三翼,其名曰■(ch3ng)■(f*),食之無臥。

序言

又東四百裡,曰亶(d3n)爰(yu2n)之山,多水,無草木,不成以上。有獸焉,其狀如狸而有髦1,其名曰類,自為牝()牡(m()2,食者不妒。

【譯文】再往東三百七十裡,是杻陽山。山南麵盛產黃金,山北麵盛產白銀。山中有一種野獸,形狀像馬卻長著紅色的頭,身上的斑紋像老虎而尾巴倒是紅色的,呼嘯的聲音像人唱歌,稱呼是鹿蜀,人穿戴上它的毛皮便能夠多子多孫。怪水從這座山發源,然後向東流入憲翼水。水中有浩繁暗紅色的龜,形狀像淺顯烏龜卻長著鳥一樣的頭和蛇一樣的尾巴,稱呼是旋龜,叫聲像劈開木頭時收回的響聲,佩帶上它就能令人的耳朵不聾,還能夠治癒腳底老繭。

到了漢宣帝時,上郡某地的一個石室陷落,有人發明內裡的石壁上描畫著“反縛盜械人”的圖象,傳說開來,但無人曉得何意。大學者劉向卻指出這是“貳負之臣”。天子問他如何曉得的,劉向也答覆是從《山海經》上看到的。天子大驚,朝臣轟動,因而呈現了一股瀏覽《山海經》的小高潮。

山海經卷一

【註釋】1蝮蟲:傳說中的一種植物,也叫反鼻蟲,色彩如同紅、白相間的綬帶紋理,鼻子上長有針刺,大的一百多斤重。這裡的蟲(hu!)是“虺”的本字,不是蟲豸之蟲(ch$ng)。

又東三百七十裡,曰杻(ni()陽之山,其陽多赤金1,其陰多白金2。有獸焉,其狀如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謠3,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孫。怪水出焉,而東流注於憲翼之水。此中多玄龜,其狀如龜而鳥首虺(hu!)尾4,其名曰旋龜,其音如判木,佩之不聾,可覺得底5。

就因為《山海經》是一部綜合各種知識而顯得龐雜的古籍,以是,自古以來對它的性子眾說紛繁,而對它做的目次學分類也不同一。西漢劉歆在《上<山海經>表》中論其性子說:“內彆五方之山,外分八方之海,紀其珍寶奇物異方之所生,水土草木禽獸蟲豸麟鳳之所止,禎祥之所隱,及四海以外,絕域之國,殊類之人。”看作是地理書。而後的曆代史籍目次很有同其說者,如《隋書·經籍誌》等,就把它列上天理類。東漢班固在《漢書·藝文誌》中,把《山海經》歸入數術略形法家之類,看作是巫卜星相性子的書。而後也不乏同其說者,如《宋史·藝文誌》就把它列入五行類。明朝胡應麟在《四部正訛》中說:“《山海經》,古之語怪之祖。”看作是神怪之類的書。清朝官修《四庫全書總目》在回嘴了諸家的說法和歸類後,以為“覈實定名”,應是“小說之最古者”,又看作是小說性子的書。清末張之洞在《書目答問》中,把《山海經》列入古史類,則看作是史乘。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把《山海經》稱作“古之巫書”。就《山海經》的性子及其成書來講,魯迅的結論是肯定不移的。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