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全文註釋譯文)》(完整保藏版)
【譯文】再往東三百裡,是座柢山,山間多水流,冇有花草樹木。有一種魚,形狀像牛,棲息在山坡上,長著蛇一樣的尾巴並且有翅膀,而翅膀長在脅骨上,鳴叫的聲音像犁牛,稱呼是鯥,夏季冬眠而夏天覆蘇,吃了它的肉就能令人不患癰腫疾病。
又東三百裡,[曰]柢(d!)山,多水,無草木。有魚焉,其狀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其羽在魼(q&)下1,其音如留牛2,其名曰鯥(l)),冬死而夏生3,食之無腫(zh%ng)疾4。
《山海經》確是當代的巫書,是一代一代的巫師把所見所聞通過口耳相傳,堆集而成。很早之前,巫史不分,是具有世襲性和專業性身份的一群人。他們是阿誰期間學問博識的知識分子,主持山川神靈的祭奠典劄,打仗各種人物,相互來往頻繁,享有交換接收各種文明知識的優勝前提,負有通報儲存各種文明知識的嚴峻任務。他們的社會職位較高,首要充當氏族首級、部落酋長和仆從主的初級參謀。為了讓普通的人佩服自已、崇拜本身,巫師們就要儘量表示得見多識廣。因而,他們儘力堆集文明知識,采掇奇聞異事,使把握的文明知識代代地增加。後代的人把巫師們口耳相傳的知識加以清算記錄,就成為《山海經》所根據的原始質料。到了戰國期間,有人把這些性子類似而混亂無章的質料編撰成文,《山海經》就產生了。到了漢朝,又經人增刪潤色,就成了現在所看到的《山海經》。
又東四百裡,曰亶(d3n)爰(yu2n)之山,多水,無草木,不成以上。有獸焉,其狀如狸而有髦1,其名曰類,自為牝()牡(m()2,食者不妒。
到了漢宣帝時,上郡某地的一個石室陷落,有人發明內裡的石壁上描畫著“反縛盜械人”的圖象,傳說開來,但無人曉得何意。大學者劉向卻指出這是“貳負之臣”。天子問他如何曉得的,劉向也答覆是從《山海經》上看到的。天子大驚,朝臣轟動,因而呈現了一股瀏覽《山海經》的小高潮。
【註釋】1蝮蟲:傳說中的一種植物,也叫反鼻蟲,色彩如同紅、白相間的綬帶紋理,鼻子上長有針刺,大的一百多斤重。這裡的蟲(hu!)是“虺”的本字,不是蟲豸之蟲(ch$ng)。
又東三百裡,曰堂庭之山,多棪(y2n)木1,多白猿,多水玉2,多黃金3。
【譯文】再往東三百裡,是座堂庭山,山上發展著富強的棪木,又有很多紅色猿猴,還盛產水晶石,並儲藏著豐富的黃金。
【註釋】1棪木:一種喬木,結出的果實像蘋果,大要紅了便可吃。2水玉:古時也叫做水
南山(經)之首曰(■)(qu6)[鵲]山。其首曰招搖之山,臨於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1。有草焉,其狀如韭(ji()而青華,其名曰祝餘,食之不饑。有木焉,其狀如(穀)[榖(g^u)]而黑理2,其華四照,其名曰迷(穀)[榖],佩之不迷。有獸焉,其狀如禺(y))而白耳3,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x9ngx9ng)4,食之善走。麗■(j9)之水出焉,而西流注於海,此中多育沛5,佩之無瘕(ji3)6疾。